走活均衡教育这盘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7-07-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江山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叶方成

江山市为28个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地区之一。为切实做好改革试点各项工作,江山市加强领导,主动谋划,健全机制,围绕“氛围营造、科学用编、综合研判”的原则,全力推进“县管校聘”试点工作。让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实现学校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聘用关系的转变,建立符合教育特点的选人用人新秩序、新常态。

顶层合理设计,解除教师疑虑

江山市建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教师“县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教师“县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确保推进力度。认真开好市级层面和各校层面的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动员大会,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确保政策知晓率达100%。同时,对改革过程中创造的经验、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促进经验共享,确保信息传送畅。让广大教职工充分认识“县管校聘”的本质是解决均衡和活力问题,消除教职工恐惧心理,有效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改革氛围良好。我们牵头绘制了坐标详尽、指向明确的“作战图”,对推进过程的流程进行设置,倒排时间、挂图作战确保实施进度。我们将纳入试点的23所学校分成4个小组,每组确立1所组长学校,实行组内联动,定期会商,组际互动,互看互学,确保实施过程稳。

核定工作量,建立共同体

从严核定教职工编制,破解教育不均衡等教育公平问题。核定岗位工作量标准,破解工作量不均影响积极性问题。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调整,按需分配教师,助力教师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工作创造性去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解决“超编缺人”“缺编超人”的问题,维持各校编制的相对均衡。面对学校内部教职工因工作量不均衡,绩效考核差距不大,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高级教师抢着后勤岗位,导致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等问题。我们下发《关于进一步盘活教育系统内部教师资源的指导意见》,核定学校各岗位的工作量,确保教职工排齐排足工作量,盘活学校内部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同时为“县管校聘”促进教师流动提供了资源保障。

建立集团化共同体学校,教师由集团内统一调配使用,既达到资源统筹共享,又缓解了教师的心理落差。深化初中共同体建设,破解城乡初中教师资源不均问题。城区学校为龙头,联合农村初中成立“二中”“城北”“城南”“城东”四个共同体,共同体内实行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校本研训、统一教师交流、统一评价考核、统一推进改革“五个统一”,各共同体学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让农村学校全方位享受城区资源,并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小学集团化办学,破解城乡小学发展瓶颈问题。在城乡结对托管办学的基础上,以城区小学为龙头,试点推行城乡小学集团化办学。

“四结合”规避风险

“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涉及面广,关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江山市相关部门加强调研论证,做好风险评估,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以“四结合”为抓手破解难题,规避风险。

一是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相结合。为了让城区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我们建立“越往基层、越在偏远、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三部门联合制订文件,对城区学校主动申请并经选拔到新塘边镇、坛石镇等10个乡镇下属的义务教育学校的优秀教师,每人每年由当地乡镇补助1.6万~2万元不等的专项工作经费,文件明确支教教师工作职责和服务期限,在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加强多方保障。

二是龙头带动与团队会商相结合。校际间特别是城乡校际间的发展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为解决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流动难的问题,我们着力把握两个“先”字。一方面倡导“一把手先行”:对全市中小学校长进行重新洗牌,全员竞聘,在此基础上推行校长组阁制;另一方面确保“一群人先动”:改革试点工作依托县域内初中共同体、小学集团化办学模式推行,加大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在共同体(集团内)的流动力度,影响带动内部其他教师形成团队流动效应。

三是助推成长与释放情怀相结合。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偏远学校部分素质优、潜力大的教师,受特定环境的限制,成长速度缓慢;而城区学校有一批充满教育情怀的骨干教师,受岗位限制,没有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通过“县管校聘”,打通教师偏远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双向流动的通道,为偏远学校教师创造优质的成长环境,加速成长步伐,同时也为城区学校骨干教师释放教育情怀搭建了广阔平台。

四是优化结构与激励提升相结合。我们通过统筹使用编制,较好地解决了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学科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缓解了学校“超编缺教师”“缺编多教师”的现象。统筹使用专业技术岗位,使符合条件的教师及时得到晋升,激发教师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激活学校的活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