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传统文化魅力 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福建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湄职院”)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湄职院推进“三全育人”走深走实,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做好育人顶层设计,明确育人具体实践,提升整体育人意识,打造育人共同体,让在校每一名大学生逐渐成长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手上有技”、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面对新校区迁建、办学规模扩大与质量内涵提升的多重发展考验,湄职院秉承“学为成人”的校训,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思路,充分挖掘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五育”并举育人路径的实践中作出大胆探索,助力每名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成就精彩人生,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大爱育人

润物细无声

    妈祖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走进湄职院,菁菁校园里,一块大石头上雕刻着“立德、行善、大爱”6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妈祖文化的精神核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妈祖诞辰日期间,湄职院学子参加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举办的“春祭妈祖”大典活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举办了8届,学院学子争当志愿者,穿梭在大会现场,为与会嘉宾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周末,湄职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前往乡村田野开展“探寻妈祖文化,学习妈祖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表示,要将“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发扬光大,贯穿到学习生活中去。

    近年来,湄职院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实践研修等内容,多措并举,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领悟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湄职院院长许冬红是第七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获得者,自担任院长以来,坚持为每届新生上好入学第一堂思政课“传统文化与青春修炼”,教学生感恩、孝顺、行善、爱国,帮助学生扣好入校“第一粒扣子”。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以妈祖文化为载体,从“尽孝”“行善”“笃行”三个方面,举一反三、深入浅出地阐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和底蕴。她对新学子们寄予殷殷期望,鼓励其珍惜美好年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品行优秀的人”“做一个行为规范的人”“做一个技术精湛的人”。

    学院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主动创新,举办“为爱奔跑”“爱心游园”“爱心衣物捐赠”等活动,突出爱心体验,让师生感受到校园爱心文化氛围的同时,促使他们自觉践行大爱精神。特别是学院举行的阳光健康跑活动反响热烈,一个学期男生跑步不少于120公里,女生跑步不少于80公里,学院每两个月对跑步位列前100名的学生进行奖励。

    学院还将依托莆田市湄洲岛干部立德教育中心设立“大学生思政课校外实践基地”,每年组织师生入岛开展妈祖文化探究、妈祖寻根夏令营、实践研修等活动,了解妈祖文化和湄洲岛传统习俗,身临其境感受妈祖精神,深入开展妈祖学术研究,推进妈祖文化创新发展,参与文物、历史建筑保护和修复及活化利用工作,丰富妈祖文化的新时代内涵。

    为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研究和传承妈祖文化的需要,学院成立“妈祖文化传承与传播”科研课题项目组,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妈祖祭典文化传承和传播工作,增进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传承与弘扬妈祖文化。学院多位教师以将妈祖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与创新为题材,撰写论文,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学院课题“建设‘八个一’工程 推进妈祖文化‘四进’校园”入选2014年教育部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弘扬妈祖大爱精神 倡导校园爱心文化”获2015年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妈祖文化是两岸同胞重要的情感纽带之一,学院连续多年承办由莆田市政府部门主办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夏令营,邀请台湾多所大学的青年学子来莆,交流感情、沟通情谊、增强认同感。

垃圾变黄金

黄金变爱心

    妈祖文化是莆田的一张亮丽名片,经过上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立德、行善、大爱”精神是妈祖文化的核心内容,蕴含了深刻的教化、育人理念。许冬红表示,湄职院坚持立德树人,将爱心教育融合于地方特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品德修养,培养有大德、大爱、大情怀的人。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2020年10月,学院搬迁至新校区,正式拉开了垃圾分类实践活动的序幕。学院成立环保社,在每周六下午,以宿舍楼群为单位,每个宿舍将一周来存放的可回收垃圾带到集中点,由志愿者进行分类。

    经过现场反复实践,学生厘清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的界限,保护环境从源头治理,垃圾分类活动已实现全员参与,已然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一种日常习惯。学生能以爱护地球为己任,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垃圾分类我先行,举手之劳处处做。垃圾分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垃圾分类能够保护珍贵的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构建绿色环保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在生活中意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便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修养。

    湄职院学子在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2023年至今,作为全国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湄职院根据“垃圾分类全覆盖、分类习惯全养成、减量目标全达标、养成教育全实现”的工作目标,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累计开展专项培训23场次,开展垃圾分类常态活动65场次,学生志愿者参与人数7680名,每周宿舍参与数量1500多间,平均参与率在85%左右,共回收分类资源近9.8万千克,相当于为地球环境减少约150吨的碳排量,为“碳中和”作出了贡献。

    每周两次的垃圾分类活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爱的光芒。他们用垃圾回收获得的爱心款去帮助困难群体:2021年,慰问困难学生202名以及新校区征迁周边村庄困难群众304户507人;2022年,慰问困难学生232名和新校区周边村庄困难群众304户507人;2023年,慰问困难学生209名,真正使“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

    “学生们培养了垃圾分类的习惯,我们将此与公益活动联系起来,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学院每一名学子践行妈祖精神的生动体现,也展现了学院从源头上保护地球的教育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许冬红说,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学生会把这一习惯带给身边更多的人,也把爱与善传播得更广远。

    通过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让爱心在学院流淌,以爱心润“匠心”学好技能,让技能成就人生、服务美好生活。同时,学子们大力践行妈祖精神,使得妈祖文化在校园里深入传播,丰富其精神内涵,使其与时俱进、更时尚年轻。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奉献传递生命之光,爱心照亮希望之窗。“红十字博爱周”期间,湄职院爱心节活动启动。其间,学院举行爱心献血、应急救护演练、体验式救护培训等活动,吸引师生积极参与。学院用爱的甘露滋养学生心田,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莆田是妈祖故乡,农历三月廿三是妈祖诞辰日,学院把这天定为校园“爱心日”。学院坚持把“身心健康,品行优秀,行为规范,技术精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积极培育爱心志愿服务文化,成效明显。如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坚守教育初心,一切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提倡爱的理念,实施爱的教育

    学院成立红十字会理事会,借助红十字会在育人实践中的重要载体作用,整合校内资源,建设应急演练基地、成立省内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开展体验式的生命教育。针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低等问题,学院成立红十字志愿者和救护志愿者队伍,主要领导倾力抓落实,团委、学工处、保卫处协同,抽调医学健康系骨干教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联动,分批次、分阶段面向全校师生及社会开展自救互救知识宣传与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4届近2万名师生。

    技能救护,赋予了爱与使命。学院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方面所做的工作赢得各方好评。2020年受到福建省政府部门有关领导的肯定,并获得“值得关注、总结推广”的评价;2020年参加福建省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活动,获“战地救护”一等奖;2022年获评教育部门首批急救教育试点校。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无法重来的生命。”学院积极开展爱心献血活动,参与无偿献血数千人次,学子们在大学校园里留下爱的痕迹,青春不留白。学院先后获评“莆田市无偿献血特别贡献单位”“福建省红十字基层组织示范点”,获得“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等多项荣誉。

    学院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爱心社服务队,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等领导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深入莆田及周边区域的社区、乡村,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妈祖精神。如今,学院年开展志愿服务上百场次,年累计服务时长50多万小时。2023年,学院被授予“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称号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