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嘉庚精神 服务“一带一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生实训现场

    2024年,是陈嘉庚先生诞生150周年。陈嘉庚是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曾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00多年来,集美工业学校传承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不忘初心,办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近年来,学校提出要建成工科类福建最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职业教育品牌学校的目标,立足工科办学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学校还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在“职教出海”上先行先试,并取得丰硕成果。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校 

    百年弦歌不辍

    集美工业学校的前身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商科。

    1913年,陈嘉庚回到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现在,这些学校的师生都尊称他为“校主”。

    陈嘉庚认为,仅仅办小学和中学不足以改善教育大环境,如果缺少能够促进工商业发达的技术工人,则国民生计日拙,实业不兴则导致民众所需日常用品均无着落。于是,陈嘉庚开始兴办带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性质的集美学校,商科、水产、航海、农林等学校、班级逐渐成形。

    1920年,在开办商科教育时,陈嘉庚先生认为“本校贮养商业人才,以期建设新国家者”。学校肩负为国培育职业人才的责任,百年来,从办学之初的财经门类扩展到文理工门类,还设置了财会、涉外企管、纺织化纤、造纸、制糖、制盐、陶瓷、化工机械、化工仪表等专业,为国家培养了数十万技能人才,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由于抗战爆发,学校于1937年迁安溪,1939年迁大田,1950年迁回集美。新中国成立后,集美商业学校几经更名,先后变更为福建集美财经学校、福建集美轻工业学校、福建集美轻工业学院、集美轻工业学校等。2016年,学校与福建化工学校合并,成为集美工业学校。

    嘉庚精神立校

    诚毅品格树人

    2023年9月,集美工业学校领导带领2023年新入职教师,赴福建大田县“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校主陈嘉庚将学校内迁,其中集美水产航海、商业、农林3所职校辗转迁至三明市大田县。从1938年至1946年8年间,学校在大田县办学,被誉为福建的“西南联大”。

    新教师在了解了“第二集美学村”的故事后,感受到当年办学的艰辛历程与当地老百姓热心支持教育的奉献精神。通过实地学习,嘉庚精神被深深地植入每一位教师心中。这是学校追寻校主足迹,弘扬嘉庚精神的典型案例。

    2023年11月,学校举办了以“知校史迎校庆”为主题的嘉庚精神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此次竞赛活动,学生了解了陈嘉庚先生“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品格,激发出爱党、爱国、爱乡、爱校的感情。类似于这样的比赛或是演讲活动,在集美工业学校已经成为常态化活动。

    现在,嘉庚精神成为学校立校之基、文化之源。在集美工业学校,校名石、铜像、教室、主要楼道口等,处处都有嘉庚先生的印记,甚至起床号、校园广播前奏、上下课铃声、电话彩铃等,用的都是《集美学校校歌》,这些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中教育和影响着师生。

    在集美工业学校,新生入学后,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听报告、参观陈嘉庚故居等活动,让他们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为让嘉庚精神入眼、入脑、入心,学校编写了《陈嘉庚精神》校本教材,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嘉庚精神。该书全面系统地对嘉庚先生的生平和精神内涵进行了介绍。

    建校100多年来,学校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基本功扎实的集美工业学校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出色的毕业生更成为学校的重要财富。全国劳模高溪树校友说:“离开校园后,‘诚毅’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他还说,“诚毅”二字让他感动一生,当时家境贫困,靠着校方15元的补助才渡过难关,至今难忘。自己将学习陈嘉庚先生,扶困助学回报母校。

    赓续嘉庚精神

    探索“职教出海”

    福建人在近代有“下南洋”的传统。陈嘉庚早年也是“下南洋”中的一员,他在东南亚经营多年,成为商界巨子,同时,也在海外创办了诸多学校。陈嘉庚在海内外倾资办学的高尚精神对东南亚地区华人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陈嘉庚自创办集美学校以来,就有资助海外侨生回国学习的传统,集美工业学校作为陈嘉庚创办的职业学校,现在仍在传承陈嘉庚培养海外华裔学生的这一传统。

    2017年至2023年,集美工业学校共招收100多名“海丝”留学生。目前已有4届共60多名学生毕业,其中有50多人分别被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曼谷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录取。

    “我奶奶是中国人,她在泰国教中文,我从小就很希望来中国。”2021级“海丝班”学生胡仟英在泰国长大,受奶奶影响,胡仟英在儿时就向往来中国。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如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福建华侨众多。“我希望能考上厦门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将来回泰国,从事中泰贸易。”胡仟英说。

    近期,集美工业学校“海丝班”留学生的汉语水平等级考试再创佳绩。据统计,2021级“海丝班”的学生中,高达80%的留学生已经成功通过了汉语水平5级考试。在第二十四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中,2022级“海丝班”的越南籍学生林枝凭借作文《让“和”文化播撒世界》荣获中国赛区全国一等奖。

    学校还坚持山海协作,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同盟校打造共育“海丝”人才模式升级版。2023年3月,集美工业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赵丽萍赴闽西学校签订协同办学协议,提出“山海协作,资源共享”,借助学校“海丝班”国际办学平台与闽西南协同发展,同盟校共同培育“海丝”人才。学校组织2020级“海丝班”留学生,前往福建省龙岩两所学校,学习中医、武术、茶道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开展了“寻根问祖”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023年是中国和泰国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家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在中泰两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12月,集美工业学校、素万那普皇家理工大学、泰国开放教育集团在泰国曼谷挂牌成立“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中心作为职业教育和中资企业出海的重要载体,致力于打造具有嘉庚特色的教育多元化发展平台,实现人才双域培养,推动中国与东盟多领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

    中心致力于弘扬嘉庚精神、嘉庚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在海外开展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文+职业技能”的高技能职业人才。

    共建“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是学校在国家教育部门、福建省共同支持下,为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打造职业教育合作品牌、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推进厦门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而迈出的重要一步。

    学校还与“东盟加六国贸易促进会”泰国华文教师工会、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合作,就课程输出、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等方面拟定工作实施方案,并共同提出2024年“东盟嘉庚职业教育中心”工作重点及目标,具体包括:搭建职教出海研究推广平台,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资企业,扩大来华留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外籍留学生来华和国内学生海外留学培养方案,培养适用于海外中资企业用人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筹备“一带一路”学生技能竞赛;以文化交流、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立足地方产业

    培育未来工匠

    2023年,集美工业学校和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签约,筹建电梯产教学院,并举行电梯产教融合基地揭牌仪式,校企双方在共同培养电梯产业人才方面将开展深度合作。

    此前,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已经在集美工业学校设立“上海三菱班”,并捐赠价值156万元的电梯设备,同时还定期派出具有工程师资质的企业讲师到学校授课,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企业需要的电梯专业技能人才。在这项合作中,参与电梯产教融合基地合作的部门不只是企业,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也将参与进来。未来,学校将和人社部门共建电梯安装与维修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点及考试点,还将建设区域电梯大数据中心,并建立政府部门、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电梯研究中心,以此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电梯管理及维修保养。基地将实现服务学校、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政府部门“四位一体”的功能。学校还计划联合高职院校及企业,创办五年一贯制大专模式共建电梯产教学院。这是学校立足地方产业培育未来工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学校更是紧密对接厦门千亿产业链,设置了先进制造、智能控制、信息工程、现代化工、现代交通、现代服务、闽南文化7个产业系,共29个专业群,建有29个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实训基地、实训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