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而生 逐光而行 让生命如花绽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4-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华侨城小学全貌 水质检测 笔记大自然

    阳光象征着温暖、明亮、希望和力量,这正是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又名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华侨城小学,以下简称“华小”)致力于赋予每一个孩子的生命营养。十年笃行不怠,十载步履铿锵。自2014年创建以来,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的阳光德育、阳光课程、阳光社团、阳光评价体系,打造适合教师发展的阳光教师培训、阳光管理制度,确立“生态文明教育”办学特色,努力创办“具有现代化特质、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窗口学校”,构建和谐温馨、积极向上的“阳光教育”生态场,培养具有完善人格、健康身心、关键能力,知行合一、胸怀天下的“阳光少年”,让每个生命都能在教育的暖阳下如花儿般自由生长、精彩绽放!学校特色教育成果被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阳光德育,鲜活生动,筑牢成长根基

    《大学》有言:“德者,本也。”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方能“用得其所”。为了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华小致力于创建生动、具体的阳光德育体系,包括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生态教育、劳动教育、健康教育、创新教育等,通过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德育途径,培养阳光、感恩、有责任心、有特质的华小人,让孩子们成长的根基更牢、脚步更稳。学校德育内容生动鲜活,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亮点频现。

    一是用仪式记录成长瞬间。从年头到年尾,借助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毕业典礼、大队委竞选等,设计丰富多彩的有仪式感的活动,用仪式润泽心灵,为学生留下永久的成长记忆。二是将节日作为重要教育资源。活用传统节日,设计纪念节日,创建校园节日。在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节日氛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拓展文化活动领域,构建具有华小特色的文化体系。三是以角色增强主人翁意识。创建了学生自愿参与、覆盖面广的两支队伍——学生宣讲团队和志愿者队伍,包括校园文化讲解员、党史讲解员、生态讲解员、视力防控宣讲员和安全督察员、环保小天使、绿植小精灵、心理观察员等角色,使学生既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主人,又成为学校的主人。四是借事件让教育更鲜活。如通过“一封画信为你加油”“关爱医护人员子女”等活动,把握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契机,“50幅抗疫宣传画”“云家长会”等活动被《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报道。学校还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小学结对开展“书信手拉手”交流活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传承东湖文化 讲好东湖故事”“红歌唱响校园”等特色活动,成为学校文化的亮丽风景线,带给师生心灵的触动与精神的浸润。学校获评“‘红领巾奖章’四星章集体”“湖北省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武汉市十佳少先队集体”等。

    阳光课程,面向全体,推进“五育”融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华小精心设计并构建了以德育课程为中心、以文化课程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个性化发展为特色的“四维”阳光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美德培育、实践创新、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五大领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精品课程。

    个性发展特色课程点亮“华小之光”。学校开发了6个模块近60门个性发展课程,既覆盖全体学生,又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创新性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创编了三套校园花球啦啦操和一套羽毛球操,并将经典诵读和啦啦操相结合。学校荣获2021年武汉市校园健美操、啦啦操比赛特等奖,并获评“全国校园大课间啦啦操推广实施单位”。啦啦操获国际大赛一等奖,并在世界军人运动会开幕式上亮相;合唱团亮相世界合唱节“六一”展演,并在中国国际合唱节比赛中获童声组二等奖;排演的《家书》《小英雄雨来》等近10出课本剧获得市一等奖……学校还开展了游泳、羽毛球、足球进课堂活动,让学生毕业时掌握三项体育技能。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互联网+背景下STEAM+课程实践研究共同体成员单位”、武汉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等。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铸造“华小之品”。学校构建了“好视力”“好体魄”“好心态”系列健康课程,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问卷调查、心理疏导,宣传推广心理健康知识。学生创办的《心语》心理小报3年来已印发32期6.4万多份,实现了学生和家长全覆盖。

    视力健康管理工作彰显“华小之魅”。学校秉持“教知识、管行为、防发生、控加深”的原则,多措并举筑牢视力健康防线。全方位营造视力健康环境,渗透视力健康知识,提升学生视力健康意识,切实落实近视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校被评为“武汉市学生视力健康管理示范学校”。

    华小人用智慧与汗水悉心耕耘着课程这片沃土,在这里播种希望、培植梦想,让孩子们都能如花儿般绽放,如星辰般熠熠闪光。朵朵花儿融汇成绚丽花海,点点星光汇聚成璀璨星河,这就是“阳光教育”关注每一个人、唤醒每一个人、成就每一个人的生动写照!

    阳光特色,绿色环保,助力生态文明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鸥千百雏。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烟波浩渺、如诗如画的东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缩影,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绝佳资源。华小以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为己任,以“生态东湖”为切入点,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教育、塑造生态文化为重点,构建了理念、课程、活动、科研、阵地“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切实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精心构建育人环境。“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是华小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学校秉承“作业即作品、校园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的理念,建设生态节能校园,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孩子们自我展示、自我管理的天地。校内陈列学生艺术作品4000余幅,学校处处是图书馆、处处是文化墙、处处有绿植花卉,还可以扫码认植物,扫码听故事。学校获湖北省第十二届黄鹤美育节学习生活环境案例一等奖,入选“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

    多维拓展教育载体。全体教师注重把生态环境教育纳入学科教学,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生态课程体系。学校开发了《大美东湖》系列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将生态知识转换为行动力,形成新的生态自然观和生态道德观。该教材对应的校本课程入选武汉市“十大最美校本课程”。为拓展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形式,学校在校内建有“东湖生态文明教育馆”,把东湖“搬进”校园,由学生担任讲解“小先生”;在校外设立“华阳湖”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把课堂“搬进”东湖,让学生担任“小老师”。师生在课堂中、实践中学习,保护东湖的责任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提升。

    全面实施“三大行动”。一是开展“小湖长”行动。学生自发成立巡湖队,定期进行水质检测,进行生物大调查,并用“笔记大自然”的形式记录下东湖湿地多姿多彩的生态系统。二是开展“绿色低碳”行动。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会、电子班牌及编排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积极推行节水改造、墙体保温隔热改造,开展淘宝义卖等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双碳”目标的达成作贡献。三是开展“生态宣讲”行动。巡湖队员、家长、科研院校生态专家等纷纷加入宣讲队伍,说生态、谈东湖、讲环保。学校先后获评“国际生态学校”“国际湿地学校”“全国低碳校园”“全国无废学校”“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等。国家少先队课题“‘小小志愿者’活动常态化实施机制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基于‘生态东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已顺利结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华小的教育一如碧波荡漾的东湖,充满生机与活力。在培育阳光学子的同时,学校努力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圈,营造各得其所、合作共生、互利互赢的阳光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致力于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充分发展。

    “教育让生命更阳光,我们让教育更灿烂。”这是华小人的铿锵誓言与庄严承诺。他们坚信,教育即成长,教育就是给予学生“成”的力量,尊重学生“长”的过程。“成”的力量源自立德要求,“长”的过程基于树人规律,这也是学校“阳光教育”的追求与底气!大美东湖之滨,华小人正以爱心与智慧,让阳光遍洒孩子们的心田,为成长注入无穷的力量。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华侨城小学校长 王晓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