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思政教育”特色品牌建设活动,以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院融入陕西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资源,打造“思政+”社会调查新模式,把思政教育融入学院文化建设,在营造学习氛围和创新学习形式上下功夫,通过集体智慧和集中力量,打造思政教育的学院“样板间”,逐步扩大思政教育“示范面”,引导学院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谱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找准“关键点”

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高度重视思政教育,立足实际,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规定动作”,紧扣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学生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借助专业特色优势,发挥专业设备功能,扩展思政教育空间载体,特色鲜明地做好“自选动作”。依托学院文化阵地,以找准三个“关键点”为基础,以构建“教育线”为主线,以拓展“示范面”为抓手,建构以“共同体”为内核的“点线面体”一体化的“红苗生态链”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把学院培育成传播红色文化的阵地;通过学院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将教室延伸到学院,把学院打造成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思政教育引领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获得感,提升学生生活的幸福感,把学生培育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另一方面,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坚持理念创新,通过找准思政教育与学院文化建设、思政教育与党团建设、思政教育与“三全育人”工作的三个“关键点”,以思政教育为核心,充分发挥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团优干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一个“关键点”由辅导员队伍主抓文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文化建设工作有机融合;第二个“关键点”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团优干主抓红色文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第三个“关键点”由学院党总支主抓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开展思政课程实践,推动思政教育与“三全育人”工作有机融合,形成思政教育、党建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三者协同育人机制。

形成“教育线”

开展思政协作共同体实践教学活动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通过创新教育平台、拓展教育途径、抓好教育团队,开展思政协作共同体实践教学活动,真正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近年来,管理学院以重温红色精神为主题背景,开展“大思政课”协作共同体实践教学活动,扎根大地,深入寻访陕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要求,制定科学详细、符合学院实际的实习实训月计划,周密组织安排,扎实推进落实。先后奔赴华山艺人聚集地等地,走访华阴地区非遗传承人,调研当前华阴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中的问题与困境;前往大荔县朝邑镇南寨子村丰图义仓廉政教育基地,学习古代粮仓建筑特点,感受古人存储粮食的智慧。与此同时,管理学院教师结合馆内的粮食展览、票证展览、农具展览,重点为学生介绍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树立远大抱负。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青年,引导学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此,在开展思政协作共同体实践教学活动中,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学院学生成立了“大思政”课程实践小组,依托红色革命遗址,开展数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学,团队通过实践、调研并录制思政微课,体验“大思政”课程一体化沉浸式教学,系统地完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课程。

扩展“示范面”

打造实践育人一站式“金课群”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和前沿阵地,充分利用各类实践资源和载体,构建课程教学实践、专业能力培养、志愿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等有机结合的实践育人体系,打通思政教育“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打造实践育人一站式“金课群”。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性活动以及沉浸式体验、互动式研讨等思政活动,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一方面以“领航思政大讲堂”为龙头,创建和拓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全力汇聚优质师资和优质资源,立足专业学科实际,邀请英模人物、行业精英、文化学者等走进思政课堂。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思政课“走出去”,将“领航思政大讲堂”开进公众教育场所,实现思政课“引进来”“走出去”双循环。2024年3月,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组织学生赴陕西考古博物馆参观,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此外,坚持以“社会大课堂”为载体,持续探索多维协同的实践育人新路径。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以社会实践为有效载体,依托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建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的实践育人新路径。

    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通过开展志愿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跨专业、跨年级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围绕理论学习、国情观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等活动实现成果转化,提升育人实效,引导学生互促共赢,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管理学院将实践育人贯通思政教育全过程,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实践育人工作在各领域全面开花,影响力不断提升。

    未来,西安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将继续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顺应思政教育发展大趋势,立足学院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特色,以思政课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更多有浓厚家国情怀、扎实专业本领、卓越创新能力以及较高竞争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南梦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