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中词语的轻重音格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8-12-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有声语言中,由于词义、词性的不同,或者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一个词的几个音节在言语表达中会产生轻重差异,普通话也不例外。<?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普通话多音节词语的几个音节在言语表达中约定俗成的轻重差别,就是词语的轻重音格式。当然,“轻”与“重”是相对的,读起来要自然而不生硬。

 

普通话词语的轻重音一般分为四个等级:重音、中音、次轻音、轻音。短且弱的称为“轻”,长且强的称为“重”。介于中间的是“中”,比“中”略轻的是“次轻”。

 

普通话词语轻重音格式的基本形式是: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语大多数是最后一个音节读为重音。双音节词语绝大多数读为“中·重”格式;三音节词语大多数读为“中·次轻·重”的格式;四音节词语大多数读为“中·次轻·中·重”的格式。

 

(一)双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

 

双音节词语在普通话多音节词语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绝大多数双音节词的轻重音格式是“中·重”格式,即前一个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例如:

 

认真   青春   国家   伟大   作孽   寻欢   犯罪   调解

 

学校   电话   男性   车窗   正确   继续   流水   广播

 

新春   到达   索要   清澈   长城   田野   错位   义愤

 

无限   持久   面包   芭蕉   为时   陆军   和谐   挣扎

 

同时,普通话双音节词语中也有前重后轻的格式,其中又有两种情况:

 

一类为“重·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轻音,即轻声词语,用汉语拼音注音时,不标声调符号。例如:

 

规矩   胳膊   功夫   行当   合同   胡琴   厚道   狐狸

 

篱笆   累赘   买卖   热闹   事情   舒服   自在   粽子

 

棒槌   模糊   佩服   把子   力气   粮食   门道   女婿

 

便宜   溜达   冤枉   主意   应酬   栅栏   丈夫   嘴巴

 

扎实   太阳   时候   葡萄   孩子   运气   凑合   打扮

 

另一类为“重·次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音节读次轻音。一部分读“重·次轻”格式的双音节词语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轻读音节标注声调符号,但在轻读音节前加圆点。例如“新鲜”、“客人”、“风水”、“匀称”等。另一部分词语,则未作明确标注。例如“分析”、“臭虫”、“老虎”等。这类词语一般轻读,偶尔(间或)重读,读音不太稳定。我们可以称为“可轻读词语”。

 

掌握轻声词语是学习普通话的基本要求。所谓操“港台腔”,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掌握轻声词语的读音。另外,我们将大多数“重·次轻”格式的词语,后一个音节轻读,则语感自然,是普通话水平较高的表现之一。

 

(二)三音节词语的轻重音格式

 

普通话三音节词语大多读为“中·次轻·重”的格式,即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次轻音,末尾音节读重音。例如:

 

解放军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