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二十:常态课的质量决定最终的成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2-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反思之二十:常态课的质量决定最终的成绩 教学是个“良心买卖”的说法,其实意味着只靠考评是无法真正衡量一个教师的劳动的。 无论管理多么严格和细致,都无法实现对一名老师教学过程的全时监控。如果解决不了思想问题,如果认识不到位,或者没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应付和打折扣的情况是随时会发生的。这里面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在”课堂教学“方面名声在外的老师(获得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质课一等奖以及多次执教公开课等等),其实际教学成绩却不见得多么高,甚至非常低。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不外乎三个方面: 其一,所上的各种获奖类的课,表演成分太浓,只是做给别人看的,平时的课堂根本不是这么回事。甚至执教者本人也清醒地意识到二者的差别,所以出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情况。 其二,成为”名师“后,外出次数多,集中精力准备”表演课“的时间多,忽视了日常的备课、作业、质量检测等工作,造成学生基础不牢,知识断层多,结果成绩不佳。 其三,注意了”教“的研究,对”学“的情况把握不足。教学中不了解学情,甚至不顾中小学生的特点,只”教“不”管“,像教授一样,讲完课就万事大吉,结果学生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不了,该培训的能力培养不起来。 笔者说过一句话,一天不认真备课,自己知道;一周不认真备课,学生知道;一月不认真备课,成绩知道。有什么样的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一些教育家从来是把教育教学比喻成”农业“的,有什么样的耕耘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对自己所种的庄稼必须尽心,尽力,如果一味玩花的,结果肯定会很惨。 说白了就是:常态课的质量决定最终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