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推进教改把握三个关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7-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杜君河

    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路径。要深入扎实地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明确三个关键词。

    一是到底“谁来推”?

    对于区域教育教学改革而言,各级领导干部、教师、学生、家长,教育局各有关科室,都是这场改革的主体。既然是主体,在改革中无一例外都要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每个主体,都应想清楚,到底承担了什么样的责任,承担了多少责任,怎样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作为各级各学校的领导,如果不把教师、学生当作改革的主体,不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不注重挖掘蕴含在家长身上的潜能,改革就走不远。

    二是到底“推什么”?

    一要在教学细节和行为规范上做文章。教学改革推行一段时间以来,多数课堂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在一些环节上,在一些细节上,都还有不少文章可做。如导学案怎样设计和使用更有效,自主学习如何检查反馈才能落实得更好,教与学的目标如何确定才能更具有可操作性,等等,这是深入推进改革的用力方向。这些问题解决了,课堂就是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就会跃升一个新台阶。

    二要在习惯培养和制度创新上做文章。学校要采取持久跟进的措施,让教师天天改,天天做,不走样,形成改革的意识和习惯。要继续优化各个环节的工作,特别是优化、完善推进机制,提高运行效能。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优化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让数据说话,让制度服人,让评价导向,以实绩论英雄。

    三要在课程优化和有效实施上做文章。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是现代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要在系统设计、规范开发、有效开设上下功夫。既要重量更要重质,既重开发更重开设,不做表面文章,不要表面繁荣。

    四要在育人环境建设和育人要素挖掘上做文章。打造学校文化,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给参观者看,终极目的是育人。学校必须立足实际搞规划,围绕育人搞建设,充分挖掘“育人”元素,提炼属于自己的文化符号,在绿化、美化、净化、文化上着力。

    三是到底“怎么推”?

    推进的前提是统一思想。“开弓没有回头箭。”区域整体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路径。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只有改革,才能吸纳灵气、凝聚人气、弘扬正气、提振士气,才能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谐发展、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的关键是落实责任。校长是推进改革的第一责任人,不改革就是不负责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牢牢地将改革抓在手上,落实在工作中,要善于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凝聚改革的合力。各层面的责任人,都要尽责到边,尽职到位,不能只敲边鼓,不踩泥巴。

    推进的策略是指导服务。教育局要采取现场推动的方式,为学校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教研室要落实好教研员联系学校制度,加强全过程的跟进指导,要定期举办各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拿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案和推进措施,聚力破解课堂改革中发现的新问题。

    推进的保障是科学评估。要建立与改革相适应的常态考评机制,加强过程性督查和监控;探索建立捆绑式评价办法,提升团队水平;发挥评估激励作用,表彰主要看师德、改革、质量三个要素,无论哪一级的表彰,都以改革的成效为标准。

    (作者系山东省肥城市教育局局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