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青春创业的双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8-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于建坤 通讯员 马超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有人认为大学生创业首先要解决吃饭和赚钱的问题,我不赞同这种以利益为先的创业理论。我认为创业的本质是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创业实践不是培养做生意的人,而是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传播企业家精神,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团队的创业是社会创业,我们希望做出样子,亮出青春创业、理想创业的旗子。”今年5月4日,当选为“2012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郭鑫,在北京航天城参加了五四青年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聆听了习总书记勉励的话语后,郭鑫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创业想法。

    这个暑期,南开大学大二学生郭鑫在日程表上列出了四五件事,其中包括7月16日到海南洽谈蔬菜绿箱子项目,7月25日赴呼伦贝尔洽谈碳汇林项目。目前,这两个创业项目进展顺利,他只是来不及回四川阿坝老家看望父母了。想起这些,郭鑫心里有些酸楚。

    目前,郭鑫正在做的创业项目有5个:碳汇林项目、海南蔬菜绿箱子项目、四川雅安阿坝地区优质牧草大棚推广项目、汽车节能黑匣子项目和超级电容器项目。在短短的几年创业生涯中,他先后撰写1篇国家级政策建议、2篇省部级政策建议,都得到了相关部门重要批复,还获得2012年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天津市创新创业特等奖学金、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

    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

    团队的每一项创业都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

    “为区别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创业,我们的创业称为社会创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创业的核心目标。我们团队的每一项创业都要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郭鑫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学习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同时,又攻读商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第二学位。

    为支持在校生创业,南开大学几年来推行“百项工程”项目,为入选项目提供资金、导师、信息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在参加学校“百项工程”做社会实践调查时,郭鑫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东南沿海一些中小企业在向欧盟个别国家出口诸如铝、钢铁、水泥和一些化工产品时,如果被对方认为碳排放超标,每吨要被课以480元的碳关税。沉重的关税使这些本来就生存艰难的企业雪上加霜。

    恰在这时,郭鑫在网上通过大学生村官QQ群与邯郸市邱县的村官聊天时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因为退耕还林减少了收入,生活质量比以前有所下降。“如果让村民种植碳汇林,再把国家颁发的认定书和碳汇证作为有价证劵出售给企业,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也阻止了大量关税外流,减轻了出口企业的负担,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一般认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称为“碳汇”。“碳汇林”是指森林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国际社会很早就提出了碳汇林的概念。

    郭鑫带着他的团队数次到邱县调研,与当地村民商谈,但是村民并不认可。他们又想到了在当地的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接受新事物快,双方很快达成共识。通过大学生村官与当地村民再次沟通,终于开辟了邱县碳汇林模式的第一块2000亩的试验田。

    郭鑫和他的团队辗转邱县村庄,帮助指导农民在符合当地的生态要求的前提下,改善林木的土壤和水源质量,使他们种植的碳汇林达到了有利于土壤发育、有利于涵养水源、有利于改善气候等5项国家标准。当年年底,国家相关机构对邱县农民种植的碳汇林测定吸收二氧化碳指数后,向村民颁发了认定书和碳汇证。村民将碳汇证以低于碳关税的价格——每吨330元卖给企业,这样企业每吨就节省了150元的通关成本,而农民们人均净增收入也达到了1700元,真正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同时也对环境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而郭鑫也以每吨抽取10元到20元不等的利润。郭鑫的“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由想象变成了美妙的现实。

    江西省有大面积的国有林场,亟待转变国有林场发展模式和扩大森林覆盖率。为此,江西省林业厅邀请郭鑫团队到该省推广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以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推动现代林业转型。在政府的支持下,郭鑫团队走访十余地,根据江西省实际情况,对江西省发展林业碳汇产业提出了组织建设、市场机制、流动渠道、国际化策略等若干建议,部分建议被当地政府采纳。

    去年年底,郭鑫回到家乡,在四川环境交易所推广林业碳汇商业模式。渐渐地,这一模式由小到大铺开,成都、南昌、桂林等地先后采用。到目前,全国有18个省(区、市)100多个县都在推广林业碳汇商业模式。在实践的基础上,郭鑫先后撰写了3篇cssci学术论文,获得2012年赛默飞学术奖学金,他的团队也凭借此项目在“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获得金奖。

    让离岛居民吃上新鲜蔬菜

    关心民生疾苦是我们创业的根本出发点

    读者在读这篇通讯时,郭鑫已经在海南省三沙市忙活起来了。他的“海南离岛(指海南本岛以外诸岛)蔬菜绿箱子项目”在浙江舟山某岛礁完成了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生产技术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项目组已经和海南海洋产业集团、三沙市取得联系并获得海南国资委和三沙市市长的批示,该项目可以在三沙市大力推广。他这次去是与相关部门继续洽谈各项事宜,落实各项措施,以保证9月完成第一批实验基地建设,并根据实验情况决定是否大力推广。

    “海南离岛蔬菜绿箱子项目”中的“绿箱子”体积大约1立方米,里面分为好多层,每层托盘中放置营养液,种上本岛的各种蔬菜,利用当地充足的光和热能促进蔬菜的生长。一般情况下,种植的蔬菜30天左右就可上餐桌了。

    那是在赴海南的一次调研中,郭鑫发现海南离岛地区,如南沙群岛等岛屿的官兵和居民食用蔬菜主要靠海南本岛运输,但是运输受海浪、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蔬菜价格高、质量无保证且运输不定期,影响了当地官兵和居民的身体健康。许多人由于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缺少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纤维,患上了各类口腔疾病,牙龈红肿出血,尿酸上升,导致高血脂、便秘等疾病高发。

    “我校化学学院有一项配置营养液的技术,已经可以推广应用。我们和化学学院达成协议,利用这项技术和海洋产业集团联合建立绿箱子组装厂以及营养液的制配厂,实现蔬菜本地化生产。我们团队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海洋产业集团出资提供人力和设备。这一目标实现后,至少可以部分解决海南离岛居民的吃菜问题。”郭鑫临行前告诉记者。

    为什么郭鑫选择的创业项目都与民生疾苦相关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与他和他的家人在汶川地震中的遭遇有关。那场天灾夺去了他外婆和爷爷的生命,曾经生活的美好家园也变成一片废墟,痛苦与创伤深深折磨着这位不满16岁的少年。但是社会各方的资助,在他心中深深地种下了感恩的种子。他当时在都江堰中学读初三,成都市特批了20个可进入市重点高中的指标给都江堰中学。因此他破格考入成都树德中学这一国家级重点中学。

    在树德中学读高中时,郭鑫做了一项关于“灾区高三学生心理状况”的调研,通过调研100名灾区高三学生而得出的调研结果反馈给心理援助机构,为展开灾区高三学生的心理援助提供了帮助。高中毕业后,郭鑫考入南开大学。

    “我现在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只要能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哪怕事情很小,做起来很累,我也要做,因为别人在我最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郭鑫说。

    大棚里长出肥美的牧草

    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改变家乡生态现状

    郭鑫家在四川雅安阿坝州,这里气候温润,漫山遍野生长着肥美鲜嫩的牧草。多汁的牧草使阿坝地区牛羊品质中外闻名,但是由于粗放式游牧的生产方式和模式导致牧场载蓄量下降,牧场逐年退化,多处出现沙漠化。郭鑫目睹了这些变化,长期以来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什么时候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来改变家乡这一现状呢?”

    经过多次尝试,郭鑫团队整合南开闲置的技术资源,制作出一种可种植优质牧草的大棚。大棚高约4米,呈拱形,可以分多层种植牧草。在大棚内设置喷雾器,喷射营养液和水的混合物。大棚里的牧草生产质量优、产量高。同时又实现了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源的良好效益。尤其重要的是,大棚种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牧业生产方式,将游牧方式、牛羊由散养改为集中圈养方式。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控制奶品质量,提高农民的收入,腾出时间让广阔的牧场休养生息,减缓了牧场沙化的速度,改善了当地的生态。

    今年暑期过后,郭鑫打算回阿坝一趟,与家乡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协商,尽快地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实际中,也算为父老乡亲做了一点事情。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杨克欣说:“郭鑫的创业团队只是南开众多学子创业中的代表。他的创业模式是一种‘公能’并举的创业模式,‘知中国服务中国’一直是南开的办学传统,在创业中体现为首先了解中国的实际,运用自己的管理资源和技术资源服务中国的实际。郭鑫和他的团队的做法不仅给南开学子,也给全国的莘莘学子以有益的启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