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入园季,且看教师“见招拆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华?绘

    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他们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集体生活,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幼儿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亲人,由于年幼、身心稚嫩、适应能力较弱,大多数是在哭声和家长的担忧中开始入园生活。幼儿入园产生的种种不适应现象,让家长感到担心和焦虑,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入园之初,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就成了教师的首要工作。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顺利入园

    ■万灵娟

    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发放调查问卷,让老师了解幼儿。入园前夕,在家长填写入园登记的同时,发放“新生入园基本情况调查表”、“幼儿家庭情况调查表”,请家长如实填写。通过调查问卷,老师得以提前获知幼儿的个性特征、家庭教养情况、自理能力,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随机教育,根据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召开班级家长会,家园协调一致。通过家长会,一方面教师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有关情况,包括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以及幼儿在园的作息制度等,以便家长逐步调整时间,和幼儿园同步,使幼儿更快适应未来的幼儿园生活。另一方面教师请家长正面引导幼儿,使其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望心理,为幼儿入园作好心理准备。向家长介绍幼儿入园之初可能会出现的情绪表现及可采取的措施,指导家长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行为,稳定幼儿情绪,降低焦虑程度。

    创造家庭式班级环境。教师在新生入园之前,首先要精心布置活动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而富有童趣的环境,让他们有参与感,能够享受到在幼儿园的快乐,并引导幼儿与之相互作用,这些对于新入园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教师要注意投放的材料要充足,以减少入园后同伴之间玩具“争夺”现象发生;创设的角区要丰富,如:图书区、娃娃区、美工区、玩具区等,给幼儿营造一个童话世界,让幼儿能够感觉到幼儿园的亲切与温暖,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情感有所寄托,在玩耍中减轻了幼儿的分离焦虑。

    家园联动缓解分离焦虑

    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教师应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使其主动配合教师工作,达到让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的目的。

    亲子活动让幼儿熟悉和喜爱幼儿园。当幼儿从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到另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他们对周围陌生刺激物的恐惧情绪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不行的。老师们可在正式入园前组织亲子活动,让小班新生在正式入园前熟悉老师和同伴,促使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产生期望心理。

    入园初期缩短幼儿的在园时间。新生入园,教师可以在与领导沟通后,尝试改变以往新生入园后就开始全天生活的做法,在入园的前两周尝试让个别幼儿回家午睡,让他们有一个适应的过渡期,缩短孩子离开家人的时间,淡化分离焦虑,从而慢慢过渡到正常的生活规律中。 

    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行为规则方面发生了变化。本来在家里生活无规律,随意性很大,现在要约束自己(在幼儿园,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要求是不可缺少的),对于那些较少受到约束的幼儿来说,刚入园时必然会有些不适应。为了确保幼儿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入园初期,教师应允许幼儿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如:有的小朋友喜欢把一条小毛巾盖在身上,才能安静地入睡;有的小朋友喜欢抱着娃娃睡觉,我们都给予照顾,等他们情绪平稳后才逐步确立行为规则。通过这样的方法,孩子们会慢慢地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哭闹现象也会相对减少。

    延续一个月的亲子活动。由于幼儿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入园适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把亲子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通过对幼儿入园适应程度观察,针对不同阶段(幼儿入园早期、入园中期与入园末期),设计出一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时间开展亲子活动,此活动的开展为缩短幼儿的入园焦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也为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家长园地搭建沟通的平台。幼儿入园初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们可利用班级的家长园地,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有声有色的栏目。“育儿天地”、“今日之星”、“信息反馈”……小小的一块天地,是连接家园互动的纽带。教师们通过自己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构思,充分表达了教师的一份苦心,也凝聚着教师对幼儿的一片爱心,同时对幼儿能顺利度过“第二个断奶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细心呵护使幼儿尽快融入

    重塑母爱,建立新依恋关系。解除新生分离焦虑应该从帮助他们与新环境建立起“依恋关系”开始。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依恋是个体生命早期的情感联结,是婴幼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只有建立起依恋感的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信任感和探索的勇气。作为教师要通过对孩子的入园调查以及细心观察,把握住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做到有针对性施教。对于爱哭等有激烈的外在情绪表现的孩子,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感受新环境、新刺激,加强他们对环境的敏感性,使用提供有趣的玩具、丰富的游戏等手段,让愉快、开心的情绪来吸引和感染幼儿,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释放焦虑情绪;对于虽无激烈的外在情绪表现,却在内心默默承受紧张和恐惧的内向孩子,教师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用极大的耐心,通过亲切的语调、温情的搂抱、细致的照顾,给幼儿留下母亲般的印象,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并在这种依恋感建立过程中,逐步地将幼儿园生活的规则和要求渗透进去,让幼儿渐渐接受集体生活的一些基本规则,为适应幼儿园生活作好准备。

    及时鼓励,有效进行正强化。教师的鼓励与表扬对新入园幼儿是十分必要的。幼儿入园之初,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出现波动,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表扬。其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多抱抱、亲亲、摸摸幼儿。

    多种手段,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交往是一个社会性的互动过程,它不仅包括师生间的交往,也包括同伴间的交往,交往可以加快幼儿的入园适应。可见,引导幼儿学习一些交往的技能,懂得如何与同伴交往,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如:“自我介绍”、“猜猜我是谁”、“找朋友”等活动,让幼儿在问问、讲讲、猜猜中,熟悉本班小朋友,交到新朋友。当幼儿进园一段时间,对本班幼儿有所了解后,教师可创设墙饰活动“谁是我的朋友”,幼儿可将自己认识的、喜欢的同伴照片贴在自己照片旁,并向老师和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幼儿在互动和交流中,有了主动交往的愿望,朋友多了,孩子自然就喜欢来幼儿园,逐步适应了新环境。

    组织有趣的游戏、体验幼儿园的快乐。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样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在设计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用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玩具材料,设计新奇而富有变化的游戏,牢牢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使幼儿在体验发现的惊喜和成功的乐趣过程中,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之中来,让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快乐情绪,增强对教师的依恋感,加深对幼儿园生活的喜爱程度,缩短幼儿入园焦虑期。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第一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