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新入园,标识来帮忙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桂兰

    一年一度的幼儿新生入园开始了。我眼中不禁又浮现出往年幼儿新入园时的情景,整个幼儿园就像对待一场“战役”,几乎出动了所有老师及管理人员,抱着、揽着、牵着、哄着,这边女孩哭,那边男孩叫,急得老师恨不能生出三头六臂。尽管如此,整个活动室依然哭闹不绝。接下来的环节更难应对,喝完水口杯乱放,洗完手找不到毛巾,睡觉时找不到床位,幼儿与姓名对不上号等等,此种情形往往持续数日方能安定。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呢?经过几年的摸索试验,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那就是科学有效地利用标识。

    做奖牌,给孩子个性化的鼓励。幼儿入园前教师在活动室内放置大量玩具,吸引其注意,满足其爱玩的天性。还要准备多于幼儿实际人数的卡通标识贴纸若干套,教师利用硬壳纸和卡通标识做成奖牌,悬挂于展板之上。早晨,教师微笑着从家长手中接过哭闹的孩子,让幼儿从玩具中选择喜欢的来玩,幼儿情绪稳定后,教师会说:“宁宁(化名)真乖,老师奖你一个大奖牌。”展板前,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标识,在教师帮助下在“奖牌”背面写上姓名,挂在脖子上。此环节的目的主要是安抚幼儿情绪,并可以提醒教师尽快记住每个幼儿的名字,对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有一个初步了解,为日后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认识标识,建立常规。幼儿入园后,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卫生习惯,标识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所用餐具、口杯、毛巾等物品需单人专用,粘贴上标识,可以有效防止乱用混用,不按规定摆放等现象。在幼儿认识了自己的小标识后,教师可以加大难度,只说出标识名称,让幼儿听到名称后前来认领,以便加深记忆。

    吃过午餐便是午睡时间。老师把孩子领入宿舍内,采用“看谁找得对”的游戏,让孩子找自己的床。我园规定棉被、褥子、枕芯由家长按统一尺寸缝制,被罩、床单、枕套由幼儿园配发,家长在床品上绣上幼儿姓名及幼儿喜欢的简单标记。对于能够找到自己床位的幼儿,教师适时给予表扬,增强其荣誉感。对于找不到床铺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多给一些鼓励与帮助,增强其自信心。

    说标识,加强幼儿间交往。在所有的孩子都戴上“奖牌”后,可进入下环节——说标识。全体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圈,请大家自愿发言,来说说自己胸前的标识。在幼儿发言时,教师要请其余幼儿眼睛注视讲述人,这样才能听得更认真,更能理解讲述人所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

    幼儿入园第一天就和标识交朋友,通过“发奖牌”、“认标识”、“说标识”等系列活动,初步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起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朐县实验幼儿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科学制定代量食谱     下一篇:小阿力的新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