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素质教育方向 创造民办教育奇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09-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机器人队伍获亚锦赛金奖、世锦赛38名

????双语生物课吸引美国76位中学校长及教育官员倾听

????赴哈工大航天馆社会实践

????学生舞蹈团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

    盛夏的冰城,分外凉爽怡人,坐落在全国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对面的一所中学此时却热闹非凡:一群群刚刚结束中考高考的学子手捧鲜花和录取通知书来学校看望悉心培育自己的老师,他们在绿意盎然的“竞放林”中合影留念,在整洁高雅的“文化厅”内弹奏高歌,喜悦和谐的气氛萦绕校园。这里就是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创造出民办教育奇迹的地方——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

    特色一

    身心共育,内外兼修

    考入英国牛津大学的邢妍同学母亲说:“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是哈工大附中成功的法宝,轻松欢乐的课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们插上了搏击蓝天的翅膀!”

    立足课堂,深化教改

    哈工大附中有张闪亮的名片——能飘出欢声笑语的课堂。

    高效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与成功的体验。推开教室门,随处可见“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等名言警句。在哈工大附中,有一种独特的“自主成为习惯,合作提高效率,探究促进创新”的学习风气。课堂上,学生们是真正的主人,教师是点拨者。各教研组的“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不拘泥于前人,每年都进行创新改进,黑板上大大小小的红花和不断攀升的成绩,大大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好奇的眼神、睿智的提问、转动的思维成为课堂主旋律,在这里,课堂真正成为了“学堂”。这种经过反复推敲和不断改进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教育人士的认可并在全市推广。2012年,一种新颖的“小先生课”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部快速发展起来,这种学生“上讲台”,老师“在后台”的“小先生课”,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课堂上,“小先生们”思维开阔,思路清晰,讨论声、提问声、欢笑声、歌唱声,声声入耳,课堂成为能让师生迸发激情的“活力场”,能“随时飘出欢声笑语”的“生态场”。

    立足课堂,不仅使学生快乐成长,也让哈工大附中创下佳绩。

    初中教育教学哈市领先。近几年中考省示范中学进段率已高达91%,2010年包揽哈市中考前七名;2011年5人进入哈市中考前十名,2人并列第二;2012年,5人进入哈市中考前十名,1人第一,2人并列第二;2013年3人进入哈市中考前十名……

    高中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艺、体、科、国际人才辈出,领跑全省!1700余人考入国内外重点大学。

    近几年来,33名同学因突出的综合素质被西安交大少年班录取,连续两年录取人数居全国之首!

    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哈工大附中校长徐秀珍经常说:“学校是立德树人的沃土,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落实素质教育,让优秀的学生更出色,让特长的学生更拔尖,让普通的学生有提高!”

    在校园信息栏中,一排充满欢乐的照片让人过目不忘:高中部AFS留学生简·奥兰多在体育节上向国际部的伙伴们伸出大拇指;初三<14>班毛星茏和王诗宜正举起班旗为奔跑中的运动员们呐喊助威;体态婀娜的舞蹈队员们正伸出纤纤细指模仿着千手观音;初一年级全体学生身着军装引吭高歌……师生们的一张张笑脸诠释了哈工大附中“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

    学校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培养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开展对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环保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国防安全及法制教育,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社区相结合,创造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网络化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在“求真创新、爱满天下”德育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七个特色育人载体,即:新生军训、值周班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交流、青年团校和青年党校、体育节和科技艺术节。

    “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开好主题班会?”“如何培养学生围绕社会热点自主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区分真爱与错爱、假爱、溺爱?”“如何平衡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关系?”……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每年一届的“真爱杯”德育研讨会中,全校上下专心探讨教育规律,研究德育科学,指导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成果,目前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真爱”德育品牌。

    特色二

    优质引擎,动力十足

    如果学校是一架载着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者梦想的飞机,它要乘风起飞,在教育的天空自由翱翔,就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引擎。这个引擎就是教师,这个动力就来自于教师队伍的建设。

    机制合理,运作高效

    充分重视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建设,打造恪守“让学习成为习惯,研究成为风气,高绩效成为追求,精诚合作成为品位”原则的教师团队。

    学校各教研组、备课组都由年富力强的精英干将组成,两支队伍精力充沛,勤奋睿智,踏实肯干。教研组长亲自带队,把握正确的方向,合教研组之力,依照本校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独特且可操作性极强的学习方案和学习策略。在该方案和策略的基础上,文理科备课组在集中备课基础上二次备课,各教师再根据各自学情三次备课。在任何一个教师的任何一堂课上,学生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倾囊相授,而且是备课组所有老师的智慧传承。

    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充分发挥其内在动力,减少内耗,合力共赢,学校在考核方面建立了“APA管理体系”,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的创造活力。同时,也进一步构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业绩”的校园文化,整合了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名师科研,内涵发展

    学校讲坛上,汇集了一大批全国教育大家、名家、专家:魏书生、王佐书、傅东缨、孟凡杰、王文良、王后雄、张莉、邹迎春……从“生命教育”到“精英教育”,从“自我经营”到“自我管理”,从“提升素质”到“专业成长”,一场场讲座赢得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一次次对话激起了一颗颗心灵的震撼。中陶会中专委第十二届年会,立足校本培训,让教师眼界更开阔;举办“附中与我、我与附中”演讲会,开展“感动附中人物”评选等系列活动,召开2012年十项奖励表彰大会,加强师德建设,让教师工作更奋勉;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研修活动,创办《教育科研》杂志,成立名师工作室,申请全国“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让教师“有发言地、有学习园”,成长更专业;德育实效工程、质量提升工程、队伍建设工程、优质服务工程、校园文化工程与名师科研工作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为学校内涵发展助力。为了更好地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名师团队,一批师德高尚、学养深厚、风格鲜明的名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进行示范课展示,助推高效课堂。

    好机制才能吸引好人才,建校短短12年,教职员工从36名发展到498名,现有4名特级教师,110名高级教师,74名省市优模教师,80%以上的教师具有5年及以上的教学经历,均来自于省、市级重点中学。

    一支教育理念先进、业务精良、热爱学生,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精神的高质量教师团队,已成为哈工大附中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力。

    特色三

    面向国际,面向未来

    独特的“一体两翼”办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平行班、国际班、艺术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多种选择,并且帮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国际教育,搭建世界舞台

    国际化一直是哈工大附中坚定的办学理念。在学生们的书包里,有几本精美的书籍显得那么与众不同,这是由哈工大出版社出版的教师自编的《牛津英语》、《双语历史》、《双语生物》、《俄语》、《法语》、《日语》等书籍。在哈工大附中,独一无二的双语环境让学生们学起英语如鱼得水,他们不仅在哈市中考中连年取得英语第一的好成绩,还多次在外国交流活动中添彩,如在美国76位校长访华活动、以色列伊迈克和弗尔区代表团访问活动、模拟联合国竞赛中与外国人流利对话,展示了深厚的语言功底。

    在哈工大附中初中部,说好英语已经不足为奇,说一口流利的第二外语已经成为更多学生努力的目标,英语、俄语、法语、日语,元音、辅音、颤音、平假名汇聚成一支优美的联合国之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