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灵活多样选聘优秀教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讯(记者 孙军)今秋新学期,青岛艺术学校自行招聘的教师张洋,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专业,其所教的舞蹈专业课受到学生的好评。另外,青岛九中招聘的小语种教师、山东轻工工程学校招聘的工科教师等,都是由学校按需要自行招聘的。这是青岛市率先在全国灵活机动改变以往人事招聘教师的办法、创设“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的结果。

    据青岛市委高校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云锋介绍,青岛市历时3年探索、完善“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保障了教育人才的优先引进。“1”即“统一招聘”,实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作为全市补充师资的主要途径。“N”是打破统一招聘形式,采用灵活多样招聘教师方法。

    据了解,“1+N”机制补充教师方法主要有四种:一是直接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指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部级特级教师等。二是赴高校直选。包括全国重点综合性高校或相关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普通高校,学校需求的技能操作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教师和紧缺教师等。三是免费师范生选聘。在全面安排本地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前提下,再面向山东省生源公开选聘。四是内部交流调配。在全市教师总编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市教育局根据各校教师人员结构情况自主调配。

    “1+N”办法实施3年,全市共自主招聘教师103人,占全市招聘教师数量的31%,分别补充到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初中、幼儿园和特殊教育学校。

    “1+N”新机制实行统放结合的招聘政策,保障教育部门用人自主权。除笔试外,面试、体检、考查等环节交由教育部门自行组织,市教育局聘请教育专家进行面试命题,采取试讲、答辩等方式,按照教育评价标准考查,确保真正选拔出符合教学岗位需求的人才。

    新机制放宽了紧缺人才招聘政策。青岛市规定,对需求的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允许设置紧缺岗位,不受1∶3的报名比例限制。2013年,市直教育系统计划聘用101人,批准设置高层次和紧缺岗位28个,除少量考生弃权以外,实际聘用86人,招聘成功率在85%以上,其中硕士占33%,本科以上占97%。

    同时,新机制允许教育部门不受统一招聘时间、地点限制,直选优秀毕业生,有利于抢抓优秀高校毕业生求职机遇期、特别是对部分汽修、数控、数字媒体、自动化、烹饪、旅游、小语种、民间舞等技能要求较高的紧缺专业人才招聘,保持了较高的选聘质量。

    对于免费师范生,青岛市在保证本市生源免费师范生就业基础上,今年面向6所部属院校山东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今年聘用的29名山东生源2013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来自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保持了较高的招聘质量。

    新机制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破除了用人本地化思维,对本科以上岗位不再设定户籍限制。允许教育系统单独发布招聘简章,对本科以上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受益于取消户籍限制,今年市直教育机构聘用非本市户籍人员75人,占总聘用人数的56%。

    新闻拓展

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

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邓云锋

    “1+N”教师队伍补充机制,保障了教育人才的优先引进。这种教师招聘补充模式是对统一招聘模式的创新和拓展,弥补了统一招聘机制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缺陷,有利于抢抓优秀高校毕业生求职机遇期、招揽紧缺专业人才、选聘优秀免费师范生,较好地满足了教育发展特色化、个性化对人才的需求,对于促进青岛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宜居幸福的国际城市建设将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1+N”招聘机制也体现出公平性和务实性特点,实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招聘中的“破除用人本地化思维、取消户籍限制、紧缺岗位不受报名比例限制”,是对目前招聘工作中存在的“就业歧视”和“限制性条款”的有效纠正。招聘中,每个面试考场选派市民监督员和纪检员全程参与监督,更能保证招聘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