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号”能否助推教育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电子学籍系统建成后,采集和存储2亿多学生的相关信息,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电子学籍如何保证安全?

    王秀菊说,作为班主任,会在教育局规定的时限内,比如小升初考试前,有权限核查准考证号等信息,一般是通过密码,查看、核查学生的相关信息。核查学生信息的权限只有班主任有,普通老师没有查看权限,时间也一般只有两三天。一般在开学第一周,也会对班主任开放几天,方便班主任查看转入、转出的学生信息。如果发现学生信息有误,班主任没有权限修改,而是要上报到教育局,专人修改。修改完之后,班主任再次核查信息是否有误。

    这一点也得到了郝径舟的认同。他介绍,在他们学校,任课教师只有录入分数的权限。学生基本信息也是北京市教委专人负责管理的。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强化责任确保信息安全。《办法》特别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指定专门的学籍管理员,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于泄露学生学籍信息的将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管理责任等。学籍系统也将采取现代加密技术确保信息安全。

    电子学籍的三个期待

    如何利用电子学籍减少学生辍学?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难题?

    如何借助电子学籍规范拨款?

    王秀菊做了23年的小学班主任工作。以前要统计义务教育阶段的相关数据,每个学期都要上报班内学生几岁的多少人?男生多少人?女生多少人?“这些数字很坑爹。”王秀菊说,错一个,全校就过不了关。如果不知道是哪个班错的,就得一个年级一个年级核查,有一个班错,整个年级的班主任都得加班。“但是,很难找出问题。”王秀菊说,“耍聪明的老师会把数据拼正确,认真的班主任会对着户口本复印件,一个一个查,经常是桌上摆满了户口本复印件。”

    “现在,这些数据,学籍老师一下就调出来了。”王秀菊说。

    迅速而准确地调出性别、住址等基本数据,只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按照设想,电子学籍系统是个管理应用系统,学籍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随着其应用内容不断扩充,任课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校长等都能够利用它进行相关操作,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甚至,校长每天打开计算机,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有多少学生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到校,他会立即去关心和了解情况。

    “电子学籍提供了一项电子技术。但用不用这项技术,功能是否能都利用起来,这取决于人。”熊丙奇说,以前有些问题无法改革,因为技术解决不了。现在技术能解决了,就可以去做很多事情。应该把全国联网的学籍系统好好利用起来,而不是闲置资源。将电子学籍融入解决教育难题中来。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解决当前一系列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教育管理信息化支撑。当前出现的“高考移民”、控辍保学、转学不规范、大城市择校、随迁子女就读、留守儿童管理、学生人数统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困难,需要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和《办法》提供的保障和制度支撑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何利用电子学籍减少学生辍学?

    熊丙奇介绍,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对适龄孩子的学籍管理是有明确规定的,包括入学、转出、转入等,一所学校只有拿到另一所学校的转入证明,才能开具转出证明。然而,在现实中,对于这一管理规定,存在执行不严的明显疏漏,有的学校对学生不来上学不闻不问,有的学生拿到转出证明后,却不去转入学校注册、报到,转入学校也不跟踪,由此便出现义务教育适龄学生辍学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初二辍学率近年来加剧上升,追问这些学生的去向,当地学校和政府大多说不清。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加剧,这一问题更加突出。为保障每个适龄学生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学籍跟踪机制是十分重要的。现在有了全国联网的学籍信息系统,学生的学籍信息变动,在这一系统中将一目了然,这可以成为减少辍学的重要信息管理平台。

    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难题?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主要依靠县乡财政,很显然,按照这样的保障机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城市求学,会遭遇门槛限制,因为流入人口越多,流入地政府就将承担更大的教育投入责任,为此,流入地政府对解决随迁子女求学,没有长久的积极性,甚至有的想方设法制造障碍,担心解决得太好,引来更多的流入人口。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目前由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变为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对应省级财政统筹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经费管理体系,随迁子女是把学费带进城市的,这就减轻了流入地的负担,也让流出地感受到压力。”熊丙奇说,可以说,“一生一号”学籍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经费投入、流动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何借助电子学籍规范拨款?

    规范拨款也是人们对电子学籍的期待。据审计,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有相当比例的省、县、市存在挪用、克扣、挤占教育经费的问题。熊丙奇认为,根本之策在于,改变经费层层拨付的方式,如果拨给学校的经费,直接拨付到学校账号,拨付给学生的奖助学金,直接拨到学生的账号,那么,也就根本杜绝了政府部门从中间环节克扣、挤占的可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学籍管理系统有利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籍信息的客观、准确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前提。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对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经费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关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孩子某天有没有吃到国家补助的营养餐,吃的是什么。”这位负责人说。

    熊丙奇认为,只拓展电子学籍的营养餐和校车管理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籍信息系统应该通过技术服务于学籍管理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在数据“一个也不能少的”的基础上做到求学“一个也不能少”、经费保障“一个也不能少”。而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取决于教育部门是否动真格推进教育改革。

    【相关链接】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于2010年启动建设的,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国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中小学生数据库,实现系统全国联网,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电子学籍档案,对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流动情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