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十八届三中全会重大理论及制度创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11月21日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沙健孙、梁柱、曹长盛、闫志民、陈志尚、赵家祥、丰子义、夏学銮、郭建宁、王东等知名专家学者着重从理论高度探讨了“如何深入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其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哪些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两个重要问题。

    专家学者指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路线图,中国将掀起新一轮的改革热潮。

    专家学者分析说,改革开放35年,是我们国家发展最快,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5年,但为什么还有一些批评和抱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享受改革成果与承受改革代价不协调,一些人享受改革成果太多,一些人承受改革代价太大。甚至一些人只享受改革成果,一些人只承受改革代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回应了老百姓的关切,应对了下一步改革发展的难点和挑战。

    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东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集中表现为提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如第一次系统提出中国改革新阶段今后十年的理论纲领、战略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首次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的总体目标之一。 

    专家学者表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学者对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应当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为指南,深入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研究,并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种重大现实问题,以期为实现中国梦深入开掘坚实可靠的科学理论基础与哲学创新基础。(刘好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