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理论新突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1-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供图

    35年来的改革开放,我们一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是首次在党的重大会议的正式文件中提出。

    ■李晓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1个重要方面的改革,这次全会理论上的一个新突破特别引人关注,那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5年来,在改革开放中,我们一直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决定性作用”是首次在党的重大会议的正式文件中提出,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并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加以体现。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了对35年改革开放的信心在增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35年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伴生或产生了诸多问题和矛盾,并引发了人们对坚持改革开放的争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升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判断,表明了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克服伴随而来的问题的决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决定了中国改革开放任务之艰巨,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根本的解决就是要靠统筹改进制度和改革开放来保证。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有更清楚的界定。强调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实际上是肯定了市场经济在一个时间过程中会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借助市场价格,要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重大问题。市场经济似乎混乱的表面现象之后,是有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的。当然,市场也会失灵,在生产与再分配上尤其需要有政府的政策与调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其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本质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努力,市场的决定性调节作用的条件已初步形成了,比如我国全社会商品流通总额中,由市场调节部分已占90%以上。而我国宏观调控方式也一步步地完善,从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调节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与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对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具有了信心。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更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与作用。市场经济最能体现人民性,市场是由千千万万的民众参与的生产与消费活动的舞台。这表现在参与市场交换活动的普遍性、选择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自由性、参与生产活动的自主性和制定规则的首创精神。我们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决定性作用,更深一层的意义,是强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对亿万人民首创精神与自主选择的高度肯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了对中国社会制度的自信。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市场经济是对经济运行的一种调节手段,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是经济运行的一种方式,也是使市场供求能自由调节产需的运行方式得以实现的经济制度。但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制度”,不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某种社会形态。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运行机制及其管理制度的变化,不是社会性质变化。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现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创举。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表明了对制度与道路的充分自信。我们必须坚持和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更进一步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表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的信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到党的十四大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再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市场化改革理论和实践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和创新,无不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这场史无前例的市场化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大成就。(作者系教育部社科委经济学学部召集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研究院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