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能带一本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魔戒》包括《魔戒同盟》、《双塔殊途》、《王者归来》三部 (英)J.R.R.托尔金著 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陆扬

    如果只能带一本书去另一个世界,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魔戒》,这当然完全是个人的偏好,但这种偏好总还是有些客观依据的。

    我觉得世界上所有宗教创造的神话系统都有种种缺陷,唯独托尔金(J.R.R.Tolkien)所创造的系统近乎完美,让人觉得上帝本来就该是那么周到。不愧是一流语言学家才有的精细,而且想象之丰富,思想之深邃和回环往复,即便才学和哲思宏富如刘易斯(C.S.Lewis)也曾自叹弗如。不过真正要欣赏《魔戒》,光读《魔戒》本身不够,还须了解托尔金构拟的全部神话系统,在那里,《魔戒》的世界只是最后的一小部分。托尔金对宇宙创造的描述和三大主题音乐如何导致天使米尔寇(后被称为魔苟斯Margoth)的堕落,真是比《魔戒》的意念还要精彩。

    二十世纪很少有一部文学巨著有《魔戒》這樣深厚的历史感。托尔金笔下的景观往往都有来历,最明显的就是中土,在这点上他采用了最为现成的欧洲中世纪世界观,所谓中洲,照俄国中古史名家亚伦·古列维奇(Aaron Gurevich)的解释,就是人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居民对自己的空间和外部的界限十分清楚,家的观念异常强烈。也许这是为何比尓巴金斯(Bilbo Baggins)和他的霍比特伙伴们要如此经营他们自己的家,而对他们来说,到这片家园之外的世界去冒险是不可思议的。 

    《魔戒》中的4个霍比特人其实象征了包括刘易斯和托尔金在内的4个好友,他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英国乡村的理想化,而他们自己也就是乡村绅士阶层的代表。《魔戒》影片虽然拍得也几乎完美,但终究由于电影叙述的限制,无法让观众知道这4个霍比特主人翁其实在托尔金笔下后来都成为大文史学者,所谓行万里路而读万卷书,这也足以引起我们念文史的共鸣。同时《魔戒》的魅力和托尔金所创造的语言本身的表现力无法分开,所以《魔戒》的译本无论多么精彩,均无法传达托尔金所自创的种种语言的独特性。他塑造笔下每一个种族及其文化的特点,是通过塑造其语言及文字来达到,而且通过显示其变化来述说他们的历史。

    熟悉托尔金思想世界的阿恩·塞特斯腾(Arne Zettersten)说,语言是托尔金思想世界的核心,他每次和托尔金探讨文化差异或历史变化,托尔金总是用语言的实例来说明他的看法。托尔金强调他笔下的奇幻故事特别适合他所构建的那些语言,在给出版《魔戒》的美国出版商的信里,托尔金说,作为一个整体的《魔戒》,就根本而言是语言启示的产物,而且毋宁说他编得这个故事是为展示他构造的语言提供一个世界。我推测他将主题音乐作为创世的源泉就是和他对语言力量的重视直接有关,音乐在这里正是语言魅力的隐喻。

    还有一点,托尔金是个宗教信仰和情怀很深的文人,他笔下的中土世界的沦陷与再生,固然寄托了他对工业时代人类命运和自然环境的忧思与希望,但他并不是汲汲于用文笔来隐喻当下史事的作家,他的概观要哲学得多,也长程得多。作为学者的托尔金,曾是对盎格鲁萨克逊史诗《贝奥武甫》研究贡献最卓著的学者,他强调不能将《贝奥武甫》简单视作古代盎格鲁撒克逊历史的史诗化,而应重视其中各种神奇细节的文学意味本身。也就是说,《贝奥武甫》有其内在的叙事结构,是艺术的创造,而非史实的拼凑,这是托尔金一贯坚持的文学主张。所以我们也不能将发生于他那时代哪怕是惊天动地的事件和《魔戒》的情节简单地对号入座。

    另外,要看懂《魔戒》,应找一本托尔金的辞书来,将书中的专有名词都细细看上一遍,我可以保证对该著作的观感会大不同。这方面最好的工具书是J.E.A.泰勒的《托尔金大全》,配上这一利器再来读刚刚问世的,精心完成的《魔戒》汉译本,一定是令人难忘的经验。(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历史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