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资兴:“一户一产业工人”工程助推经济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2-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杨丹

    一边是“用工荒”,一边是“就业难”。这既反映了目前中国产业发展中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也凸显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湖南省资兴市亦曾面临如此境况。2011年资兴市企业用工状况调研显示,近八成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荒”,基本上都是“结构荒”、“技工荒”。同时,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万,大多具有“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水平低”的“双低”现象。

    基于这种现状,从2011年开始,湖南省资兴市做出了制度创新的尝试,即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通过政府的制度安排和财政支持,为全市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自由择业的每个家庭培养一名掌握1-2项就业技能的产业工人,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促进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资兴市成立了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将原15家职业教育和培训单位的人、财、物进行整合,组建市职教中心,投入资金改善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能力。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促使了职业教育有的放矢。资兴市通过各乡镇、街道进村入户全面摸底调查,掌握了全市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同时对市内园区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用工需求和培训情况。依据调查结果,政府制定出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并用以指导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促使职业教育更符合产业发展需要。通过政府建立经费保障,推动企校合作,设置合适的专业和课程,既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提供了本地劳动力就近择业的可能。工程实施以来,职教中心已举办电焊、电工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32期,培训人数26299人,实现新增就业12121人,职业教育成为了本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2年来,通过广泛宣传,使学生和家长走出了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的误区,企业也从重员工使用转向重员工培训。职教中心与2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校合作培训基地,探索出“按需定培”的路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