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专业链“裂变”成产业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1-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周仕敏 通讯员 周治

    一边是青青茶园,一边是忙而有序的茶叶实训中心。这样融种植、加工、流通、营销于一体的场景,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训基地早已不是新鲜事。

    如今,广西职院探索出了一条“优化涉农专业群结构,形成专业链竞争优势”和“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提升服务农业整体能力”改革之路,形成以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涉农专业群结构

    在广西职院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茶叶,马上送进学院制茶厂,由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完成炒青、碾揉等工序,制成茶叶;包装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送来精美的包装设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它找准市场定位……

    该校前身是广西农学院亚热带作物分院。1998年改制后,学院增设了工科、财经、管理、信息等非农专业。新增了专业,学院怎么发展?

    涉农专业是广西职院的传统“龙头”专业。学院决定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通过改革,让传统特色专业在新形势下散发出新的光芒,激发其他专业敢于改革适应环境。

    2004年,广西职院大力推进涉农专业结构优化,将非农专业转型为涉农专业。目前,学院以优势特色专业为生长点,形成了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作物生产专业群、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专业群、以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方向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含包装、)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作物生产信息化专业群。

    “由于改革起步早,围绕服务经济发展需要,近几年,涉农专业链竞争优势日益凸显,学院的生源数、生源质量明显高于广西同类院校。”院长黄建平说。

    “学、训、产”促就业

    贺州市钟山县回龙镇山背村学生陈秋萍,父母务农,家中因两个弟弟读高中欠下1万多元债务。

    陈秋萍从广西职院与浙江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的巡回宣讲中了解到,订单班3年学费由企业垫付、一年1000元专业奖学金、带薪实习工资最低为每月2500元等优惠政策后,她坚定地选择了订单班,成为“香飘飘订单班”的一员。

    工学结合是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深度结合的教学模式。目前,学院有30多个就业旺的订单班。“学生学费、实习、就业都不愁,企业人才需求也有了保障,学校生源上来了,实现了三方共赢。”学院党委书记黄党源说。

    在学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运用得最为成熟。该专业开展“旺工淡学”分段式八学期工学交替,企业生产旺季,安排学生进行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维修的顶岗实习;企业生产淡季,以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等任务驱动教学。园艺技术专业实施“模拟承包+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训、产”一体化教学。学生前3个学期在校内园艺植物教学农场进行龙眼、荔枝、花卉、茶叶生产模拟承包,完成第一轮的“学、训、产”;后3个学期,学生轮职顶岗参与百色农业科技园区和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合作企业的园艺植物生产,完成第二轮“学、训、产”。

    学院各个专业还在种植环节建“园中校”,在加工环节建“厂中校”,在流通和营销环节建“实训基地”,使教师与学生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支点。

    为企业提供集成服务

    送技术进企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10月,广西农垦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广西职院作为联盟重要成员单位,跨专业整合资源,集聚技术优势,为100多家联盟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提供集成式服务。

    “我们企业太缺乏、太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了。”不少企业负责人争着与学院合作,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共同研发多项科研课题,由学院师生负责的合作项目,几年来为企业增创利税7000多万元,为广西茶农增收500多万元。

    乐业县顾式茶叶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梁家熙说:“学院为我们量身定做了茶叶包装、销售渠道的策划,使我们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2009年,该公司在学院帮助下,精细加工的茶叶新品顺利通过广西科技成果鉴定,获得国际有机粮农组织有机茶认证和日本、美国及欧盟有机茶与有机茶园认证。

    广西职院依托茶叶实训基地为行业企业开发茶叶新品种、新茶类、改选生产工艺,为企业累计增收8000万元;甘蔗糖业信息化项目惠及广西26家制糖企业、320万亩蔗区、30万名蔗农。

    多年来,学院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形成各具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将非农专业转化为服务农业产业链的涉农专业。学院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1年被广西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