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导向 开门办学回归原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校园有限,课堂无限。如何开门办学,让就业成为导向,回归学以致用的原点。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交院”)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围绕这一中心,改革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正式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一批企业纷至沓来,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消弭了“围墙”之界;同时,课程开发完善、毕业生逐年更优异、担负起服务综合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都成为开门办学带来的直接成果。“紧贴市场、身负技艺”,成为交院学生与其他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相比之下,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全覆盖”

    ■关键词:称职率100% 专业对口90%

    从一汽大众、宝马、雷克萨斯等一批汽车生产商的合作,到2.7万吨“五星交院”实习船顺利下水,截至去年12月底,交院共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18家,其中2013年增加31个,实践教学基地已经覆盖全校所有专业。   

    “以前,在学校实训室接触的是相对一些比较平常普通的汽车教具,比市场主流车型落后好些年。”汽车学院学生邓汝君对记者说,现在我们在学校的汽车维修实践基地上课与实践,上至奔驰、宝马,下到普通家用车,各种各样的车型与故障都能碰到,完全是紧跟汽车市场步伐,学以致用。这些完全“接地气”的实践基地让学生们真正和市场接了轨。 

    据统计,近年来,交院输出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率达90%。路桥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制作的《江南水乡》木制模型亮相2013年的西湖国际博览会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不少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交院学生高素质的品牌加分不少。

    根据麦可思《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浙江交职院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2011届3049元,2012届3072元)均高于全国骨干院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2011届60%,2012届65%),且高于全国骨干校院校平均数;校友推荐度高于全国骨干校院校平均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浙江交职院2012届毕业生综合评价的优良率为96.08%,称职率为100%。2013年学校在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的调查中,该校毕业生对母校就业服务满意度排名全省高职院校第三。

    毕业就业无缝衔接

    ■关键词:量体裁衣 订单培养

    把职业院校教学楼的间隔墙“推倒”,把企业引进校园,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目前,已经有一大批企业尝到了“拆墙”运动的硕果。

    学院信息学院通信技术专业已经连续七年与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开设“订单班”,2012年根据企业在海外工作的需求,更是开设了“海外班”,54名学生凭借优秀的成绩及过硬的技术能力就业海外。

    与此同时,还与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宁波中策机电班”,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东风日产班”,还有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业。毕业时分就是就业时刻,学习和工作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学校 、企业等多方受益共赢。

    由于“量体裁衣”形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使学生提前完成了就业,而且培养的人才质量也大为提高。适岗能力强,融入企业的时间短,得到了合作企业的赞誉和欢迎。

    接轨企业 开发课程超百门

    ■关键词:“拆墙”办学 双带头人

    2013年,交院与企业共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101门,编写教材67本——这是校企合作给学院带来完善课程开发的一瞥。

    如今,交院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聘请企业实践专家,共同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化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基地内涵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工作。

    如路桥学院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聘请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单光炎、浙江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工姜天鹤等实践专家作指导,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教学设计等作了较大幅度修改和调整,使其切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就是学校实施的专业“双带头人制”,由合作企业的技术专家兼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专业建设委员会中有半数及以上成员为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均由学校和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制定。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时代的到来,更是对传统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学院的各类产学研联合体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学院专任教师“亦教亦工”,多数老师都有横向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究,让学院老师掌握交通运输建设和管理一线的第一手材料更加清晰,在教学中丰富新鲜的案例分析,使学生对行业更加熟悉。

    “三层次一网络”共育综合人才

    ■关键词:整合共享 合作共赢 

    在这些数据欣欣向荣地展示教学成果的背后,是浙江交院在制度和体系的创新。回首算来,交院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2012年,交院在原来设立校企合作工作站,构建校、分院、专业“三层次”和各地校友“一网络”校企合作教育机制的“三层次一网络”校企合作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充分依托交通行业优势,集聚交通优质资源,构建了以1个“行业人才战略决策共同体”、6个“产学研联合体”、28个“育人创新共同体”及校企合作工作站组成的“三体一网”交通行业人才培养开放平台,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多元的合作,有效实现交通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成功搭建了学生就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交通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及科技研发等校企互利共赢的平台。

    浙江交职院党委书记、校企合作理事会副理事长郑惠明说,基于“三体”平台建设的交通类高职校企政合作育人模式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多元的合作,有效实现交通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成功搭建了学生就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交通行业企业职工培训及科技研发等校企政互利共赢的平台,拓展了政府、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校企政三方的深层次合作。(王宁 王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