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导杠杆撬动亳州教育优先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教育督导考核以来,各中小学校的办学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通讯员 杨益军 郭朝阳 张伟亚

    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的一所农村学校,操场跑道上的几座老坟显得颇为扎眼,体育锻炼的时候胆小的学生更是发怵不敢靠近。围绕着迁坟的事,历任校长没少花心思,各方协商却一直无果。县教育督导考核领导小组在对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教育督导考核时,把这一问题列入“辖区内中小学多年来存在的问题需要乡镇、办事处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范围,如果这几座老坟当年仍不能迁出校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教育考核将被确定为不合格。在镇党委书记、镇长的高度重视下,困扰学校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

    长期以来,“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让一些乡镇对辖区内义务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松懈思想,个别乡镇主要领导平时很少和学校打交道,甚至认为党委、政府在教育工作中没什么事可干。而客观上各中小学校有许多问题亟待乡镇党委、政府帮助解决。亳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方显启说:“对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教育督导考核以来,各中小学校的办学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许多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迎刃而解。” 

    “对乡镇主要领导的教育督导考核大大激发了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关爱教育的积极性,这在标准化学校建设及千所村小提升工程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亳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建忠说。

    在亳州市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会期间,笔者曾随参观团来到利辛县胡集中学,原先破旧的校园如今变成了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化校园,为配合胡集中学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镇政府投资了380万元。原先位于街巷内的镇幼儿园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胡集镇政府紧跟全县学前教育工作的步伐,投资新建了一所容纳10个班的标准化中心幼儿园。近两年,胡集镇财政累计投入700万元办教育,乡镇党委、政府重视教育由此可见一斑。 

    从2010年起,亳州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合下发文件,对各乡镇、办事处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实行督导考核。对乡镇督导考核的程序包括镇级自评、县级复查和市级督导、抽查及审核确认。督导考核等级的评定实行量化打分,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明确规定,“乡镇及有关部门对学校进行乱摊派、乱收费的;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劝学助学不力,普及程度严重滑坡,小学、初中年辍学率连续两年在全县排位倒数后三名的;辖区内中小学多年来存在的问题需要乡镇、办事处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的;在督导考核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直接一票否决,认定为“不合格”。

    《亳州市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教育督导考核实施细则》还对党政主要领导考核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逐项规定了所占考核分值。亳州市委组织部、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乡镇自查自评和县级复查的基础上,进行随机抽查,每县区抽查4个乡镇。市级考核结果报市委、市政府,抄送至各县区委、政府,并向社会公示。亳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杨向军说:“在抽查考核时不仅要访问座谈、实地调查,还要认真查看乡镇政府工作报告、文件、纪要、会议记录、领导讲话、有关责任制文件、救助基金账目等。”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教育督导考核,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乡镇党政领导干部认真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能。

    “近几年来全市基础教育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常规投入,均衡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得益于国家财政对教育的巨大投入,得益于市、县、镇各级领导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亳州市对县、区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的教育督导考核。”李建忠说,“对县、区及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教育督导考核为全市教育优先发展作出了刚性规定,为确保《亳州市“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除了明确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职责,及时解决诸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亳州市不断完善教育督导考核机制,制定了《亳州市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坚持督政、督学并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举,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并行,教育督导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教育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正逐步完善。

    县区和乡镇两级教育督导考核成为拉动亳州教育腾飞的引擎,无论是学前教育工程,还是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标准化学校创建工作,都按照预定计划稳步推进,亳州市教育局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年度主要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综合奖,国务院表彰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亳州榜上有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