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次奇特经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3-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勋初,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顾问。

    ■周勋初

    我之从事中国文史研究,已历有年代,深知治学必须以文献为基础。文献方面若是存在问题,如底本不佳、校雠不精、引用误说等,研究工作中也就会错误丛生,无法得出科学的结论。然古籍之传世,大都已有千百年之久,中间必然存在种种问题,而觅求善本,也是困难重重。

    魏南北朝时期玄风大盛,皮锡瑞以为经学中衰,然若查阅《隋书·经籍志》,可以看到其时经学著述之丰富,只是唐初朝廷颁行《五经正义》,其后历经战乱,文献大量散佚,后人也就难以窥知这一时期经学的全貌了。我在日本讲学时,曾在彼邦学者的帮助下见到一种罕见的珍贵文献,京都大学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室内藏有隋代经学家刘炫《孝经述义》钞本的卷首和卷四部分,真可谓“天下孤本”。由此可知,中国的珍品保存在本土之外者尚多,有待于大家的多方寻觅。

    近人每每重理论阐发而轻古籍整理,以为这项工作并不复杂,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这一工作的甘苦。整理者不仅要有文史方面坚实的知识积累,还要有很高的识见,能够判断各种文献的优劣。而优秀成果的产生,首先要有好的底本。这里可以介绍我的一次奇特经历:“文化大革命”中,南京大学曾奉命编校法家著作《韩非子》,改革开放之后由我负责修订。我遍访南北各大图书馆,见到了多种可资校雠的版本,又采录了清儒与近人的许多研究成果,加入本人的若干新见,完成了《韩非子校注》一书,成为法家著作尚然存世的一种罕见现象。此书得到许多专家的好评,后出的一些《韩非子》注本和研究著作都将此书视作重要参考书,2012年还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我想,此书之所以未遭沉湮,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就因文献整理方面有其优胜之处。

    由上可见,学术研究的前提,首先应掌握优质的文献资料。今日古籍整理方面面临的情况,比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开拓与提高。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珍贵文献收藏在台湾等地,还有一部分散落在日本、英国、法国、美国等处,这样也就阻碍了学界的充分利用,直接影响到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

    近些年,山东大学子海项目组的郑杰文教授、王承略教授、刘心明副教授等人,为了完成“子海”工程首批重大成果《子海珍本编》,不仅认真地调查了国家图书馆和其他中国大陆图书馆中珍贵版本的收藏情况,而且对世界各地所藏子部典籍的重要版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还多方联系台湾等地的学人,对收录的很多珍贵版本作了认真的整理,在海峡两岸分别影印出版,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稀见文献,有助于各个领域内学术研究的开展。这项工作,不但惠及当世,还将泽及后代,有助于祖国传统文化的保存与传承。

    以往在混乱的政局下经过整理的文献,尚能传世;如今大批珍贵文献有计划地分批出版,更能显示当下盛世修典的泱泱风范,呈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无限生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