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大:春日校园书香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通讯员 杨玉凤 黄淳鑫

    大学生读书,是对“生命的美容”。然而,面对电子产品的冲击,快餐式浅阅读的盛行,90后大学生该如何选择?恰逢书香四月,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到西南石油大学,看看这里的春日读书好时光。

    乐读:爱读书也会“传染”

    大一刚入校,该校经管学院学生邓丹就开始了她的读书会之旅。“刚进校很迷茫,是那些书和因书结缘的朋友,让我顺利度过了‘断奶期’。”邓丹说,自己并未加入什么协会组织,大家在一起读书交流,纯粹是被“传染”了。

    在学校,这种民间组织的读书会还“潜伏”了不少。该校石工学院学生罗宗强,就是读书会活动的发起人之一。“我们每两个月变换一次阅读类型,活动由大家轮流主持,然后分享心得。”罗宗强说。

    “读书会是开放的,大家来去自由,但要获得大家认可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学术修养。”同样是读书会活动发起人的何钊表示,这种小圈子、小团体的做派会吸引一些感兴趣的老师加入。

    该校土建学院学生郑佳俊每月会参加由图书馆读者自治委员会与爱读俱乐部联合举办的活动,如“走进社区图书馆”、“我和书本有个约会”、“你不可不知的经典”等。郑佳俊说,理工科学生也要多读书,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

    “活跃的社团文化更能激发大家的读书兴趣。比起老师的‘说教’,朋辈监督与辅导更能捕获学子的心。”该校图书馆直属党支部书记杨春丽说,我们既要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又要传递读书正能量。

    善读:做好阅读的“加减法”

    前不久的周日清晨,该校文法学院学生许犹一起床,便习惯地点开学校图书馆的网页,查看里面的“文章和图书推荐”栏目。刚刚读完《国富论》的他,决定读一读《道德情操论》。

    读书要怎么读?面对大学生读书的困惑,学校指导大学生做好阅读“加减法”这道题。

    该校经管学院学生王银笛回忆起首次踏进图书馆的经历。“这是一项很特别的指导服务,志愿者带领我们新生走进图书馆,去实地体验如何查询、借阅图书。”王银笛说,从那时起,图书馆就成了我们在大学最先熟知的地方。

    “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新生对图书馆形成一个感性认识。”该校图书馆馆长王良超介绍道:“我们还构筑起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全方位体系,如建立‘留言板’、‘短信服务系统’、新浪微博、微信、QQ咨询群等服务平台。”

    该校外语学院学生邱苹是同学们眼中的“读书超人”。“根据学校推介的信息资源,我会有选择地进行‘深阅读’和‘浅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如今,这种大大小小的笔记本已近十本。”邱苹说,有计划地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品读:书卷气是最好的气质

    该校经管学院学生何雷是“书香漂流”活动的践行者。前不久,何雷在图书馆“你挑书,我买单”免费赠书活动中,挑选了一本《时间简史》,细细品读后,他决定贴个告示,将它和自己的另外几本书一起“漂流”出去。何雷说:“我漂流了一些书出去,也收到了不少漂流来的书,这让读书变得很有意思。”

    “作为当代大学生,不能为读书而读书。要在芜杂的世界保持一份沉静,就要摒弃功利与盲目。”该校外语学院学生刘丹说。她由于在图书馆的借阅量排名前十,而被评为年度“读书王”。

    一次年度“读书王”的评选、一场信息检索大赛、一次主题视频展播、一场图书漂流与赠送会……学校每年的“读书月系列活动”,就是一道“文化大餐”,全校逾80%的学生都参与其中。

    今年的读书月活动,除了面向学生,学校还针对教职工开展“五个一”读书活动,即“推荐一本好书”、“精读一本好书”、“写一份读书心得”、“开展一次读书交流活动”、“举办一次读书报告”。该校党委副书记张文卫表示,“学生要读书,教师更要读书。教师读书不仅是充实自己,更是一种示范和引领,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状态。”

    “书卷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书香气是一个校园最好的氛围。”该校宣传部部长王义全谈道,通过在乐读、善读与品读的三境界中的培养与熏陶,从而提升理工院校学生的阅读素养与思辨能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