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院士”是学者真性情的回归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瑶

    日前,人人网热传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这位蓄着胡子、一身黑衣、黑布鞋、没穿袜子的老人不是来做脱贫报告的,而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

    李小文院士的着装和身份是民众热捧的重要原因,但这位院士令我们折服、并被由衷地赞为“扫地僧”的原因显然不止于此。显然,正因当前学术界缺少类似李小文院士这样具有真性情的学者,在一个渴望大师的时代,李小文院士无疑触动了民众心中对真学者的由衷敬仰。

    学术界的浮躁之风由来已久,而真正淡泊名利、平心静气做学问的人却在不断减少。当我们看多了电视上衣着华丽、讲座场上侃侃而谈的“学者”,于是便认为学者都是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而李小文院士无疑颠覆了我们对学者的以往印象。不久前,中国传媒大学特聘教授车洪才曾引起一阵热议,这位36年前受命编纂“阿富汗语词典”的学者,等到交稿时国家却已忘记了这项任务。从车洪才教授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学者潜心治学的那番静气。而李小文院士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学者的真性情。这位留学时不愿考高分而只求通过、做课题时只求对得起课题的院士,看似志向不够伟大,但反观其科研成果便知,其实这种淡定从容的心态才是做学问应有的心态。学术界的不良竞争导致抄袭、造假等丑闻层出不穷,原因正在于相关研究人员沉不下心,急于求成绩。而李小文院士的言行,正道出了做学问应有的心态。

    网友热捧李小文院士,不仅因为他那种淡然、从容的气魄,更看到了学者本分的回归和学问心态的养成,这正是当前学术界所缺乏的。李小文院士的走红给学术界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回归学者本分,回归做学问的心态,让学术界摆脱浮躁之风,这正是我们热捧李小文院士的意义所在。(作者系四川省绵阳二中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