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先行 项目联姻 师生受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外教正在给学生上课 教师前往美国学习 中荷国际班开班 教师前往德国学习

    正在荷兰德隆腾应用科技大学攻读学士和硕士学位的徐迟,最近过得特别充实。白天蹲在学校蔬菜、花卉农场里学习蔬菜生产、果树嫁接、园艺造型等技术,晚上则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撰写论文,连上网聊QQ的时间都很少。

    “我特别感谢自己的母校,真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职校生,也能有机会到国外留学念本科和硕士。”徐迟的母校是成都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他从该校农学园艺分院园艺专业毕业后,被与该校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的荷兰德隆腾应用科技大学录取,继续攻读国际园艺管理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学位。成都农职学院还奖励他5万元留学奖学金。

    徐迟的幸运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将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缩影。作为一所涉“农”的普通高职院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年来在国际化教育中,理念先行、项目联姻、师生受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理念先行——

    “我们做国际化,绝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是真心实意想让学生体验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说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们下意识地会想到“985”、“211”这些教育资源雄厚的高校,很难把它和一所本土的农业高职院校联系在一起。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什么要走向国际化?国际化能给学校和师生带来什么好处?该院院长刘智慧是这样认识的:“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已经奠定了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基础,时机也已经成熟。”刘智慧分析,其一,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力日渐增大,奠定了高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环境和平台;其二,与国际职业教育体制比较,中国高职办学的模式有许多中国特色的元素,如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工学实践模式、专业建设等,很多已经成为备受国际关注的热点课题;其三,我国高职教育目前已经进入到关键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整体改革深化、教育资源优化重组的转型时期,亟待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超前的教育理念、科学的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模式。

    而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走向国际化既契合了成都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也体现了一所涉农职校不甘平庸、主动进取的强烈愿望。

    “我们做国际化,绝不是为了给自己‘贴金’,贴一个‘国际化’标签,而是真心实意地想通过国际化道路,开阔我们学生的视野,更新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以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刘智慧说。

    基于这样务实的理念,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近几年来相继与英国拉夫堡学院(Loughborough College)、荷兰德隆腾应用技术大学(CAH Dronte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及美国西北理工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中州技术学院、首府大学、建国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国际知名高校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在农学、畜牧、建筑、旅游、园艺类等专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项目联姻——

    荷兰教师到成都开“原汁原味”的农学课;学校派教师到荷兰大学“贴身”体验现代农业教育

    前不久,来自荷兰威林顿科技应用大学的两名高级讲师来到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该校农学园艺、畜牧兽医专业的80多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授课。据悉,这两名外教已经是第三次来成都为学生上课了。

    2012年9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荷兰威林顿科技应用大学联合举办的“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首届中荷国际合作班”正式开班,这标志着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我们熟知的国际化,大多是学校校级干部互访式交流,或者把教师请进来、送出去短时间培训,交流合作的深度不够,学生很难从中真正受益。”刘智慧认为,教育国际化的真正获益者应该是学生,而联合开办国际班,让学生真正感受原汁原味的国际课程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为什么选择荷兰作为联合办班的国家?因为荷兰拥有世界上先进的现代农业教育;而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园艺和畜牧专业也是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

    据了解,国际班由中荷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拟定的培养方案,培养英语精、知识新、素质高、技能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等专门应用型人才。学生完成三年专科学业后,既可选择直接就业,也可凭语言优势、国际化的专业知识选择到荷兰继续学历提升,为学生就业和到国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刚开始搞的时候,我们心里并没有底,担心学生的基础太差,达不到预期效果。”农学园艺分院院长阳淑介绍,国际班的学生从在校学生中选拔,学生自愿报名,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和外语水平择优录取,“没想到学生报名积极性很高,第一次开班就超过了预定班额。”

    按照协议,威林顿科技应用大学每年两次派出教师来成都为学生们上课。童·范·阿尔托(Mr. Toon Van Aert)和塔克·迈德玛(Mr. Taco Medema)两位高级讲师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讲授了市场营销和领导力与管理等课程,并从培养学生英语兴趣和提高英语能力出发,为学生量身设计了授课方式与授课大纲。

    除了“请进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也花大力气把教师“送出去”。该校农学园艺分院和畜牧兽医分院两位教师前往对方大学“贴身”体验了半个月。他们走进对方的课堂和农场,感受荷兰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管理模式,以及师生对所从事工作和所学专业的炽爱。

    师生受益——

    国外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方法带动学校教学方式变革;学生找到“学农”的自信,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最开始上外教的课感到很新奇,但也很拘谨,不敢开口。”谈起在国际班上课的感受,畜牧兽医专业大二学生付嘉钰说。这个来自城市看上去很文静的女孩,从小喜欢给小动物“看病”,长大后不顾家人反对报考了这个专业,“没想到还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课程和理念。”

    在她的同学张宸看来,外教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令他耳目一新。“荷兰老师做事特别严谨、负责,会运用各种方法把课堂知识讲述给我们。”他说,外教老师每堂课前会发放教学大纲,教给他们做研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课堂上再集体讨论,“学习从此前的被动变成了主动。”

    老师们也感受到国外职业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冲击。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徐君到荷兰威林顿科技应用大学交流,感受最深的是当地智能化的农场管理模式,“奶牛什么时候喂料、挤奶、睡觉都由电脑控制,并且参与操作和管理的都是学生,他们超过一半的学习时间在现代化的农场。”

    农学园艺分院的教师熊丙全也被荷兰教师敬业精神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所触动,回到国内后,他也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项目教学改革”。“不再像以前拿着一本书或PPT就去给学生上课,而是提前给他们一个学习任务,让他们自己通过查找资料自主学习。”他说,变革教学方法后,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国际班的学生无论班风、学风,在全校学生中都出类拔萃。孩子们也都有一种荣誉感,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他们也带动了其他专业学生积极进取。”畜牧兽医分院党总支书记姜光丽介绍。

    农学园艺分院大二学生冉萍蓉则表示,此前她都不好意思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学“农”的,感觉很没面子,而就读国际班后,她才了解自己学习的专业在荷兰是最顶尖、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一下子就找到了自信”,“我会努力把专业知识学好,有机会还想到国外去深造。”

    “我们会继续支持办好国际班,把它办成全校学生羡慕的班级,通过这些孩子的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动力、人生的方向,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党委书记许亚东介绍说,在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提出,学院将在内涵发展层面继续加大国际化进程的探索力度,建立起更加长效、科学、有效的机制,找到一条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