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追新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凤仪书院.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以宜春学院高安校区为基础,经江西省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一所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有据可查的源头为凤仪书院和高安进修书院,学校现保存清同治九年九月由当时知府兼书法家黄廷金重修时所书的“凤仪书院”牌匾和凤仪书院、高安进修书院时期学生习作。后学校名称几经变异,重要的变更包括:1901年,凤仪书院易名为瑞州府合府公共学堂;1906年,高安进修书院改设为高安师范传习所。1934年变为高安县立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改称江西省立高安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2005年成为宜春学院高安校区,2014年设立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作为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仅解放后至今累计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大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在90%以上。众多校友中,有的被评为国家、省部级表彰的优秀人物;有的经过进一步深造,成为学有专攻的大学教授、博士和知名学者;有的走上了党政领导岗位;更多的则在基础教育第一线辛勤耕耘,不少校友成为高安、丰城、奉新、靖安、安义、铜鼓、上高、樟树等县市中小学及幼儿园的负责人或教学骨干。学校办学声誉得到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曾8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誉为“赣中师苑一杆旗”;1997年被原国家教育部门确认为全国中师标准化学校;2000年被江西省教育部门列为全省重点办好的13所师范院校之一,2005年经江西省教育部门评估认定为21所具备培养小学和幼师条件的院校之一。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师范教育也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转轨,国家不再分配师范生就业。学校和全国众多中师学校一样,进入办学最困难的时期。2004年,学校调整领导班子,新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并校升格,办好专科,择机升本”的三步走发展战略。2005年2月,江西省政府部门决定“江西省高安师范学校成建制并入宜春学院,成立宜春学院高安校区”,学校从此步入高等教育行列。

    作为具有特殊办学地位的高安校区,重在借船出海、借壳生蛋,充分利用宜春学院的办学资源,先后设置了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英语教育、美术教育、初等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应用英语、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市场开发与营销、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儿童)护理等18个专业。在实践中明确了“以培养专科层次、应用技术型、幼儿及小学教师类专业人才为主,兼顾培养其他层次类型专业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探索“育人为本,分类培养;厚德尚能,学以致用”的人才教育理念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生存结合,能力与岗位结合”的教学理念。特别在教育专业领域,极为重视教师基本功训练,出台了二十项教师基本功训练与考核制度。2005年,学校在江西省率先开展幼教、小教师资的定向培养工作,首次面向全国招收高中毕业大专生。学校积极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教育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省内外多个大、中专院校探索联合办学新途径。2011年,选聘了学科、专业及课程负责人,为学科专业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在全校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优质课、教学技能、说课、多媒体课件等四项常态化的教学竞赛活动。面对生源质量下滑趋势,学校实行“育人质量”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特别是课程教学致力于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探索,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规范组织各类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2014年,经江西省政府部门批准、国家教育部门备案,在宜春学院高安校区的基础上设立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历经9年之后,百年师范老校终于作为独立的院校重获新生。

    学校现有高安老校区和昌西新校区。高安老校区位于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的家乡、全国闻名的教育强市——高安市。昌西新校区位于南昌西郊——“江西省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区”内,南邻昌栗高速,北靠沪昆高铁,西连高安,东接南昌,距离南昌红角洲大学城、南昌西客站及新建的省政府部门仅20多分钟车程,至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也仅需45分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昌西新校区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南昌红角洲大学城雄厚的师资将为学校的各专业建设提供富裕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学校先后与美中贸易文教委员会暨常春藤国际教育集团、台湾弘光科技大学等海外教育机构或大学密切沟通,就合作教育等事项达成框架意向;与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IUP大学)等就学历提升、学生交流、学生实习、语言培训、课程建设、学术研究、创办论坛、教师访学、资源共享等事宜签订了合作协议。以国学理论——“天地人神合一”为理念,尊重原始地形地貌、保留天然的植被水系,将建筑与景观融入“两脉一谷”的自然环境之中,功能齐备,特色鲜明的昌西新校区,必将成为“江西省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区”的俊秀奇葩,也让走过百年沧桑的师生员工兴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信心倍增!

    学校现有教学系7个,教辅机构3个;180名教师,其中省级学科骨干教师14名,副教授及其以上职称57人,硕士学位教师50人。全日制在籍学生近7000人;各类实验室208个;附属幼儿园、小学各1所,实习基地102个。教学设备总值1136万元,图书资料25万余册,电子图书140万册;校区占地面积1231亩,校舍建筑面积15.1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9.09万平方米。经过7年正规大专办学的艰辛探索,学校专业建设及教学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一是专业建设形成体系。各专业制定了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二是课堂教学追求质量。出台了完善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常年重视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在江西省同类大专院校率先使用Bb网络教学辅助云平台。三是教学管理明确责任。学校建立了学术与行政并举的教学运行管理体制,实施了“专业负责、课程主讲、课题主持、事务主管”的质量管理模式。同时规划创办“儿童发展中心”,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实践或研究基地。

    作为江西省首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办学将立足赣西,面向全省,辐射全国;致力于培养服务农村的儿童教育类,适度兼顾其他儿童服务类的专业人才。五年规划期内主要开办学前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美术教育、英语教育(幼儿英语)、初等教育教育管理(幼儿园管理)、护理(儿童护理)、儿童康复、特殊教育、玩具设计与制造、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12个专业。办学形式以普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为主,兼有非学历教育;以全日制教育为主,兼有非全日制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形式教育。重点建设学前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前卫生学、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护理学、汉语言文字学以及玩具设计技术等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与保育的有机融合,重点探索培养新型的儿童教育师资的教学模式。学校坚持“广开渠道,按需引进,重视质量,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期待国内外高水平、高学位、高职称人才长期或短期来校任教或从事科研工作。学校仍将继承百年师范的优秀办学传统,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的进一步规划建设,形成以“责任、严谨、诚信、包容”为核心的新的办学理念,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儿童教育事业的莘莘学子来校深造。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将以更高办学质量标准,严格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以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师范院校为学校的奋斗方向,力争再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重铸学校办学新的辉煌!(江立员)

    高安校区:江西省高安市碧落路54号

    昌西校区:江西省大城·昌西文化产业园区内

    网址:http:///

    邮编:330800

    联系电话/传真: 0795-5294124 0795-5293740 0791-87830033 0791-87830032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