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华东交大烙上“江西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华东交大与江西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研究生培养基地,双方同时签署了首批国际工程硕士培养协议,其中,特别是对指导教师的安排上,中煤集团将请华东交大教师去非洲该公司上课,而这样“订单式培养”的首推将意味华东交大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带动行业发展的同时走向世界。

    早在今年年初,华东交大各学院负责人和学校签订了今年工作的目标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其中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好无缝对接便是重大决策之一。“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华东交大2014年的重点,那就是‘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战,以钉钉子的精神,把已经确定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一抓到底’。2014年注定是华东交大‘深化改革落实年’。”华东交大校党委书记万明说。

    全员参与走起来

    万明和该校校长雷晓燕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多次带队,就相关事宜分别专门拜会了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就“省部(行业)共建”工作争取有关部委领导的支持。他们分别走访了省教育厅、科技厅、交通厅、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军区政治部、中国中铁、中铁建、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集团等20余家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一批战略合作协议。

    “人心齐、泰山移”,没有困难能够阻碍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交大人。

    华东交大各学院相关领导带队分别奔赴全国各个角落,主动和地方政府对接成效显著。华东交大首次承担常州地铁公司的人才培养任务;首次选派青年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首次获得安监局的特种作业技能鉴定资格;首次获得特种行业电工作业(低压)和制冷与空调运行两个特种项目的培训和鉴定资格,目前正在开展首期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首次进入了中国铁道总公司年度培训计划;首次承办了南昌轨道交通集团的培训任务。

    科技落地实起来

    华东交大电气学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研究所所长陈剑云教授创办的北京太格时代自动化系统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铁路自动化系统及地铁集成服务供应商之一,也是集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高成长型的高校背景企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装备现代化、自动化以及知识产权自主化等方面的有力推动者和开拓者。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吸收我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贡献巨大,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

    该研究团队在成果应用转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HY200、300微机远动系统”为代表的成果,通过原铁道部技术鉴定,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使本学科在电气化铁路和轨道交通领域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得以大大的提高。同时也引领了远动系统国产化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核心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服务质量优起来

    填补空白点,服务才能扩大覆盖面。

    华东交大刘海文教授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合作开展了国际合作研究,并与江西省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和实现农村信息化工程。汤兆平教授主持的国家发明专利“便携机械式垃圾清理器装置”已经成功技术转让给柳州市升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进行产品试点研发;周日贵教授主持的“风光能太阳能路灯系统”已经研发成产品,产权转让给江西瑞宇户外照明器材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张恒博士与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中心合作研发机场割草机器人。

    突破最难点,服务才能赢得群众认可。

    汤兆平教授召集南昌铁路局机务部门专家主编了《HXD1B、HXD1C型机车常见故障及处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成为南昌铁路局和谐号机车乘务员的必备手册,为进口机车在保修期满后的自我检修和维护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在全路机务工作交流会议上得到好评。《机车乘务员“三交三问”培训考试系统》,改革机务乘务员出乘传统的“三交三问”口头考核模式,已应用于南昌铁路局多个机务段。

    华东交大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环境与安全”2011协同创新计划,正在建设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轨道交通实验基地”之一。建成后的轨道交通实验基地包含高铁、普铁和地铁等所有的轨道交通方式,集教学、科研、实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将有力推动学校的优势学科办出特色。与此同时,学校产业研究院和大学创业园的建设方案也在论证当中。目前,正着力发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优势,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和创新平台,参与相关产学研对接活动;正着力发挥广大校友在行业形成的优势资源,先行引进一批企业、引进一批项目,为江西发展、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李彩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