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过半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周子涵制图

    ■本报记者 却咏梅

    4月21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50.1%,首次超过半数,而14-17周岁青少年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首次接近六成,比去年有大幅度提高。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是指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其中的至少一种数字化阅读方式进行阅读的人群占全体成年国民人数的比例。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45.1%,30-39周岁人群占29.1%,40-49周岁人群占18.4%,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4%。可见,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92.6%是18-49周岁人群。

    究其原因,有超过六成(60.3%)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获取便利”是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33.4%的数字阅读者表示“方便检索信息”是他们选择数字阅读方式的原因。与数字阅读方式相比,传统的纸质读物并不具备信息检索方面的优势。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超过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四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此外,与2012年相比,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的人数下降1.4%,为38.7%。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长徐升国认为,这一变化除了与国民长期以来习惯免费阅读有关外,还与微信、APP阅读等方式的涌现有关。“订阅号”和朋友圈社交阅读具有相当深度性,这与微博的碎片化阅读不同,满足了部分人的阅读需求。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14-17周岁青少年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为56.8%,较2012年大幅度提高,增幅达27.1%,其中17周岁青少年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74.6%。手机阅读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超过30分钟,即时通讯、娱乐和小说阅读为青少年手机阅读接触者的首选,三成以上青少年偏爱“青春”类小说。

    虽然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移动阅读成为鲜明趋势,但仍有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7.1%的数字阅读接触者在读完电子书后还会购买该书的纸质版。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比2012年的76.3%增长了0.4个百分点。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而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纸质图书阅读率连续7年稳步提升”,魏玉山介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7.8%,比2012年的54.9%增长了2.9个百分点。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在2005年首次降至50%之下,2007年以后又逐年回暖,至2009年再次回升至50%以上,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更为可喜的是,“读书应从幼儿抓起”已得到越来越多父母的认可。调查发现,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国民阅读意愿日趋强烈,对开展全民阅读抱有强烈期待,而培养未成年人阅读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全民阅读的重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的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

    据了解,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时间是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覆盖了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有效样本量也比往年增加一倍,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6.7%。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调查放开了年龄上限70周岁的限制,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我国全年龄段人口,可推及我国人口12.20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