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考生近百加分,特长还是特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徐骏 绘(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凌军辉 李铮 杨洋

    辽宁本溪高级中学87名体优生加分涉嫌造假,目前辽宁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此次加分“诚信门”事件,虽然相关复测已经启动,但地点不公开、范围不公开,令公众疑虑重重。“假加分”、“蹭加分”、“买加分”……近年来,体育加分乱象频出,极易成教育腐败重灾区。

    学霸多是体优生,加分藏几多黑幕

    经查阅,今年辽宁有体优生1072人,其中,本溪市高级中学一所中学就有87人,被称为体育加分“神校”。鞍山市第一中学、辽河油田高级中学等学校也有超过40名高考体优生获得加分。

    “我是文科生,637分,排全省77名,如果裸分排名能排在30多名。”一名考生说。家长发现,很多高分考生产生在本溪、鞍山等城市,相当部分是获得了体优生加分。

    “据说本溪高中奥甲班(实验班)有半数学生获得体育加分,这明显不寻常且严重侵犯了省内其他优秀的高分考生权益。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必须坚守公平底线。”有家长气愤地说。

    部分家长反映,公布的二级运动员材料漏洞百出,标注为男生的考生竟然参加女子乒乓球单打。“严肃的体育加分为何出现这种低级差错?”

    一位教育部门工作人员透露,体育赛事水分大,很多没有经过严格核定,如有的球队替补队员都没上过场,但也能跟着球队蹭到加分。有的地方私下叫卖体育加分,有的家长直接出钱办赛事给孩子“买”冠军。

    体优生“体育不优”,考前突击“考后即丢”?

    相比于加分猫腻,体育加分政策的作用更令人担忧:考前突击过关,考后丢在一边,很多体优生体育素质不高,甚至比不上普通学生。

    “为了取得比赛好名次、能加上分,我上高中时每天跑5公里拉体力,一口气100个俯卧撑不成问题。”河北一个健美操特长生坦言,虽然评上了国家二级运动员,但进了大学再也没练过,现在跑一会儿就气喘吁吁,体质大不如前。

    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加分的初衷,一是鼓励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二是选拔优秀体育人才。但从实践看,只有少数考生冲着加分去锻炼,一些省份认定的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不高,很难进入专业运动队发展。

    体优生“体育不优”,根本原因是管理体制出了问题。北京某高校体育美育部主任宋老师说,高校对体育加分考生缺乏强制性规定,学生加分进入大学后是否加入专业队继续训练全凭自觉。“此外,不少考生通过造假获得加分,没有真本领,又怎么敢加入专业队呢?!”

    加分“瘦身”,还有多少水分待挤?

    清华拒认四川体育加分,湖南一健美操培训班超九成学生获加分,广东某中学体育加分近半作假,北京近两成高考学生享受加分……近年来,频繁曝出的加分乱象已经成为教育公平的“拦路虎”。

    目前,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可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大类。照顾性加分包括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鼓励性加分,是指特长突出或做出卓越贡献的考生,如体育特长生等。

    “照顾性加分是社会救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维护教育公平的题中之意,应该坚持下去。”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对于鼓励性加分,应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效果加以调整、规范;有的加分项目标准不清晰、程序不规范,应逐步取消。

    教育部近日在网站发文,严厉打击高考加分资格造假,并重申于今年全面实施的高考加分新政策。“全国奥赛科技类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地方性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具有加分资格的考生由5万人减至3万人,减少40%。”

    一些业内人士建议,为鼓励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增加体育加试,最终把体育纳入高考,实现体育锻炼从“少数人”到“多数人”,最终到“所有人”。

     □短评

捍卫“起跑线”上的公平

    ■新华社记者 周畅 姜伟超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有87名高考生凭借体育特长加分,让很多考生感叹:尚未进考场就已输在开考前。让高考最公平地发挥选拔作用,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

    本溪高级中学今年1000多名高考生中,有近10%的学生是享受高考加分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一次比赛中竟能产生14名游泳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平时连体育课都很少,却云集了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个项目的优秀体育人才……体育加分作为一项特长加分,在一个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里比例竟如此之高,这么多国家二级运动员到底是“怎么炼成的”,耐人寻味。

    近年来,高考加分乱象备受社会诟病,让高考的公平公正饱受社会质疑。体育加分、思想品德加分等各种名目繁多的加分,看似弥补了高校招生的一些不足,但由于加分制度本身设计不够严密,对特权的监督如同“牛栏关猫”,运行过程不够透明公开,加分政策在一些地方严重异化,一些人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蒙混过关,让“特长加分”变成了“特权加分”,让加分政策在有的地方成为“拼钱”、“拼权”、“拼爹”的游戏。

    作为人生中重要的一道关口,人们所希望的高考提供给考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考场,只有报名、加分、考试、录取各个环节都能公开透明,才能给每个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加分乱象不能消除,只会让考生还没进考场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辽宁省纪委已正式对体育特长生加分一事介入调查。本溪市相关部门也已开始对部分体优生进行重新测试,但测试的范围和地点并没有向社会公布,让人们对重新测试的公平性又心存疑虑。维护高考公平,不仅需要公开透明的操作、切实有效的监督,还需要依法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才能还考生一个公平的高考,给社会一个公正的交代。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