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体育精神 打造班级建设新样板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07-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法、新要求,学校的班级建设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大胆探索,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班级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强化班级建设既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班级建设推行分班教学,强调“重点”和“普通”,以成绩论成败,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大柳疃小学创新实践,结合教学实际将体育精神融入班级性格,强化班级管理,构建新型班级样板。

    大柳疃小学地处“潍坊母亲河”白浪河畔,紧邻禹王湿地,学校创建于1908年(时称“柳疃学堂”),至今已有110多年。学校以“幸福起航”为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形成了特色鲜明、与时俱进的新“五福”文化,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乐园。要实现教学目标,加强班级建设、建设新型班级已势在必行。班级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学生,其核心是学生人格修养、习惯培养。因此,结合工作实际,学校将塑造良好的班级性格作为新型班级建设工作的突破口和重点,从而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推进。而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全程梳理,我们发现体育精神与班级性格的塑造确有契合之处,并具有优势。

    参与中找到自信。班级成员可谓千差万别,个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学生参与班级建设,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发现自身亮点并培养起自信心。“只要是正确的,就要大胆去做”,教师不断鼓励孩子们,让他们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和不自信心理。

    实践中学会坚忍。体育比赛中没有模糊概念,相比于其他项目更为客观、真实。所以,学生参加体育训练必须脚踏实地。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要“认真发好每个球,认真打好每一分”。这一点对于班级建设来说是非常有现实意义,让我们学会“认真做好每件事”。

    拼搏中锻炼意志。任何体育技能的获得都必须经历“不会到会”的过程,其过程中的付出要比学一个字,解一道题艰辛得多,却从不轻易放弃。学生手臂上的青紫伤痕让教师心疼,他们顶着太阳对着墙壁练球的情景让每一位教师动容……在班级工作中有比这更艰苦的吗?学生们慢慢学会不抱怨、不轻言放弃。

    相互鼓励中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体育竞技不仅靠技巧,“强强相遇勇者胜”,心理素质也很重要,甚至影响到全局。这时,同伴的鼓励就会激起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从而有更好的发挥。赛场上的良好状态既有助于个体心理素质的优化,又有利于培养“为集体而战”的荣誉感。

    协作中学会合作和互助。集体活动没有人可置身事外,不管承担何种角色,为了团队的胜利,你必须做好该做的事:做好自己,教会别人。实际上,无论体育项目还是班集体,教师教学生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成员间的互教互学。体育场上的组合也是学习的伙伴。于是,班级工作既分工又合作,互帮互助,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在竞争中激励进取。比赛氛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没有人会追求失败。每次比赛都是学生心理、技术成长的过程,从中提高认识,学会应对,学会协作。这种经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蜕变。无论双方谁输谁赢,其过程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将会作用到个人今后的成长和班级的发展中。

    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对于学校教育来讲,课程融合可谓一条有效途径。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课程整合的理念也要求相关学科实现融合发展,相互促进。“换一种方式学习,换一种方式教育”,都是在给学生的心灵减压。有人或许认为,体育活动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剥夺”了文化课学习时间,以致于影响学生的成绩。其实,学校的体育活动恰恰促进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实现了互动“双赢”。

    班级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就像人有灵魂一样。就班级而言,内涵提升靠文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则靠性格塑造。体育精神的拼搏、进取、协作、共赢与良好班级特征的“不期而遇”,相融相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对塑造良好的班级形象、班级风尚等起到重要作用。如此,班级性格的塑造,体育精神正是最好的支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