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阙里的当代学祭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姚宏昌

    “携取鹤归清献里,载将书入仲尼家。”南宋时,浙江衢州便有“仲尼家”之誉,衢州被视为孔氏裔孙第二故乡,史家称之为“东南阙里”。

    中国历史上,每逢社会兴盛太平,尊孔祭孔活动就会蓬勃兴起,随之尊师氛围浓郁热烈,教育事业走向发达;而当社会动乱衰败,尊孔祭孔活动就会凋敝萧条,随之尊师氛围淡漠冷落,教育事业走向衰败。衢州孔氏南宗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孔氏衢州家庙始于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的“诏权以州学为家庙”,后来由宋理宗拨款36万缗,选址兴建于城中胜地菱湖芙蓉堤,广至200余楹,规制略同曲阜。绍兴年间,朝廷为衢州家庙颁定释典礼仪,释典礼仪中祭孔制度、仪式、佾舞、乐章与文庙祭孔相同,成为推广全国的统一规制。在那个历史时期,衢州的祭孔活动极其兴盛,与尊师重教的风气相得益彰。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扩张与中国社会的动荡衰败,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激流中,人们对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批判。这一潮流直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中孔子成为政治大批判的靶子,中国几千年来尊孔与尊师的传统被破坏到极点,教育事业到了崩溃的边缘。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曙光来临,人们开始重新思考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全国各地的祭孔活动如春潮涌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孔氏后裔第二故乡的衢州,更是不甘落后。2004年9月28日,中断了半个世纪的祭孔典礼在衢州孔氏家庙隆重举行。

    2005年初,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约时任衢州市教育局局长的笔者商讨新一年祭孔事宜,笔者当时便提出“学祭”方案,即让每年分配到衢州大、中、小学的大约600名新上岗的青年教师作为祭祀主体,接受入职后师德师风教育的第一课,学习孔子教育思想,服务当代教育

    这一年9月28日,衢州第一届“学祭”典礼在孔氏南宗家庙大殿举行。为了通过“学祭”让广大师生主动深刻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并融入自己的教育行动,在2005年和2007年“学祭”典礼举行之际,分别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教师进行“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和“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教育”等专题讲座,然后组织广大教师开展“孔子教育思想”专题研讨和征文活动,并将优秀论文编印成集,发给全体中小学教师学习。

    同时,自2005年以来,又以“学祭”活动为主线,每年都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中生动有序地开展“儒学进校园”活动。比如,针对幼儿园儿童开设《论语》读经班,针对小学生开展讲《论语》故事比赛,针对初中生组织《论语》演讲比赛,针对高中生发起《论语》学习辩论赛。另外,还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论语》书法和《论语》校园剧演出比赛,创办儒学校园、儒学网站。由此把广大中小学生纳入孔子思想文化传承主体,使他们在精神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获得了有益的文化滋养,打下了健全人格的底子。

    多年的“学祭”活动,对于促进衢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推动作用,社会相关各界尊师重教工作更加深入。政府和社会大力奖励优秀教师和名校长,推行“名师资源共享”、“一校两区、名校托管”和“新时期农民讲习所”等教育改革创新措施。“衢州经验”也因此引领浙江,风靡全国。

    今年9月28日,是孔子2565周年诞辰。看到南宗祭孔活动与衢州教育事业相结合十余年来结下的累累硕果,作为“东南阙里”一名教育人,心里充盈着踏踏实实的欣慰感。(作者系衢州学院副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