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特色教育: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0世纪初,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一批现代学校在华夏大地生根开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南航附属高中”)便是典范。

    自1934年周至柔将军创办“民国空军子弟学校”以来,南航附属高中便伴随着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脚步成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南航附属高中便承担起“教书育人,造福一方”的历史重任。80年来,学校虽五迁校址,七易其名,然而,中国航天人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却薪火相传。

    这是历史的存在,文化的存在,更是我们教育承载之所在。正是承载着这深厚的历史人文背景,南航附属高中才得以形成她今天独特的文化内涵。历经80年的发展,这所崇文重教的学校创造了丰硕的成果,不仅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知名的品牌学校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典型学校,而且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新时期,校长蒋国和与领导班子立足南航附属高中航空科技特色教育,考察时代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提炼自身的教育思想,积极构建以“航空航天科技”为特色的教育体系。为此,他们做出了诸多探索。

    依托名校

    形成自身办学特色

    在航模科技周活动中,南航附属高中邀请南航大的教授为孩子们介绍航空模型概况、航空模型的制作工艺。活动中,孩子们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不仅了解了航空模型的发展史,还在教授的引领下,动手制作航空模型。此外,在电脑上模拟遥控飞机的训练,自制飞机调试、试飞等一个个活动,让孩子们乐此不疲。

    依托南航大丰富的航空资源,是近年来南航附属高中探索航空科技教育的新路子。从2011年起,学校成立南航大生源基地班,定期邀请南航大专家学者为学生普及航空科技知识、了解航空科技前沿动态,拓展学生视野。

    不仅如此,学校作为南航大附属学校,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学生升学、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得到了南航大的鼎力支持,在科技特长生培养、自主招生等方面得到南航大的照顾,是南航大自主选拔录取中学“校长直荐学校”。学校通过不断努力,每年向南航大输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2010届高三郭放同学在南航大组织的首届中学生“My.Mini car”概念车设计大赛中,获全国前5名的好成绩;2011届的韩杰星等同学通过了南航大航模特长生自主招生选拔并被南航大录取,2012届宋欢同学通过了南航大自主招生选拔并获得本硕连读资格,2013届“南航大生源基地班”有宋辉涛等多名学生被南航大录取。今年又有王楚凡等同学获南航大自主招生A类优惠,并被南航大录取。

    多年来,因依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资源优势,特别借助国家未来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战略机遇,学校已经形成“文理兼优,理科更长;培养个性,全面发展”的育人特色,成为南京市教育部门首批“星光基地学校”。

    构建立体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实现全方位育人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校教育应该赋予这些生命以什么样的底色呢?“实施航空科技教育,培养‘携梦飞翔的人’,需要我们回归教育本真,努力给学生创设适宜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极大程度的成长。”蒋国和质朴的语言,折射出的却是深切的人文关怀。

    为了让航空教育落到实处,使之能够更好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蒋国和带领学校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课程体系。

    事实上,南航附属高中人从未停止过对校本课程的探索,早在2001年,学校就在高一年级开设“航空科技特色教育”校本课程,正式纳入学校课程计划,由经过南航大培训的本校物理教师任课,使用学校在南航大专家指导下编印的校本教材《航空航天知识读本》,该校本课程荣获江苏省教育学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2003年“优秀校本课程”一等奖,校本教材《航空航天知识读本》2012年曾获全国二等奖。

    为校本课程真正富有实效,2013年,重新编辑和出版了飞翔课程系列——《航空航天科技教育读本》,将航空特色与各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以普及航空航天知识为基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技术课、物理课、地理课等课程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教育目标,真正体现学校“航空航天科技教育”的特色。

    航天科技课程作为提供学生科学和技术两大学习领域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航空航天技术,集合了信息、能源、制造等综合性尖端技术的优势,又涉及物理、化学、数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源于此,新出版的《航空航天科技教育读本》特色教材体现“以质为本,和而不同”的特点:追求“以质为本”,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重视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所起的作用;而追求“和而不同”,通过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为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让学生的发展呈现多元的状态。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以航空科技引领社团活动,将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航空科技的主线进行融合,例如:历史学科的《航空史话》;物理学科的《航空动力学》、通用技术的《简易模型飞机的制作》等,做到航空特色和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各学科的知识内容、教育内容既相互关联又互为补充,从而使学生对多元的知识和思想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立体、完整的体系。

    这些特色课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有利于他们积极成长的时空。现在,在南航附属高中,除了定期的活动课程外,学校还利用各种平台创设各种特色活动,如“航空航天节活动”、每年一届的创造节等,向同学们介绍载人航天史10座里程碑、我国探月计划等。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探索求知、尊重创造,崇尚科学文明,极大地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认知。因而,这些活动也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种学校的文化传统,成为了学校的特色课程。

    这些课程,构筑起了南航附属高中的立体教育体系,有效实现了航空教育对学生的全方位浸润。润物无声之中,航空教育渐渐印刻在南航附中学子的灵魂深处,并悄然改变孩子的生命轨迹。

    航模运动

    确立航空特色教育品牌

    南航附属高中是全国航空(航天)模型活动重点单位、全国科技体育(航空模型)示范学校、全国航空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并已成为南航大航模科普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技实践基地。

    学校航空模型运动队由有十多年执教经验的教师执教,是一支在全国、全省有实力、有影响的优秀运动队。多次在全国、全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江苏省青少年航空模型竞赛中常年保持团体前三名的成绩,连续九年获高中组综合团体冠军,其中近百名运动员获得国家健将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称号,是开展航空科技特色教育活动中的主力军。以航模队为核心的各种科技制作和科技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校建有全省一流的航模科技馆。馆内有仿真模型飞机、像真模型飞机70多架,还有较齐全的各类竞赛用航空航天模型近30架及齐全的设备。模拟训练室内有10台安装了模拟飞行训练软件的电脑,吸引了对航空模型有兴趣的学生练习使用。航空模型制作教室配备全国一流的设施设备,供学生制作模型使用。学校正在开发新建航模馆内航空科技模拟互动体验项目,营造将“静态呈现”变“动态生成”的人机互动氛围,航模馆已安装三台模拟飞行电脑,飞行模拟舱的引进也已在洽谈中。使学生不但了解知识,而且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培养自主与合作型的学习方式。

    将航天精神引向深入

    推动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

    在航空教育取得诸多成果后,蒋国和凭借自己宽阔的视野和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毅然提出:航天精神要走向“深水区”,聚焦教学,关注课堂。

    近几年,南航附属高中一大批优秀学生被国内外一流名校录取。2014年,高三(5)班吉铉宇同学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前录取;高三(3)班吴舒月同学被美国里兰大学录取;高三(1)班张潇然同学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工程专业录取。

    这些现象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来自辛勤的耕耘、来自深情的撒播。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重视分层培养,设立南航大生源基地班、强化班和实验班,凭借特级教师、名优教师云集的优势,对优秀学生进行导师式培养、跟踪式服务、个性化辅导,帮助优生从高中起点努力冲击重点高校。“高进优出,让优秀学子圆一流大学梦想”是南航附中的一个特色。

    但是,南航附属高中的生源在当地并非一流,甚至有的孩子还是在中招位于前9000名之后。而蒋国和将这些孩子看作是“未开发的、潜力无限的矿藏”,并倾入了更多的爱。“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将一流的人培养成才,更要将亚一流的人也要培养成人才,这才是真正的超越。”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蒋国和反复向教师深情诉说。

    在他的感染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南航附属高中的孩子们在高考中均能成功超越,步入理想的本科院校。自2011年高考文化科本二以上上线人数首破200大关,取得历史性突破以来,已连续四年高考成绩优异,本科录取率稳定在90%左右,被业内人士誉为南京市本土教育改革的成功典范。为此,南京市教育部门曾专门在该校召开了南京市高中教学质量提升会,推介该校的成功经验。学校连续获得南京市绩效评估一等奖——“综合管理奖”和“高考成绩优秀奖”,“校长教学管理奖”。2013年获批成为区内首家可招收指标生的四星级高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