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身”与“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常熟理工学院在大学生中开展体育锻炼“身”与“心”的活动,展示了莘莘学子靓丽的青春风采。(吴春年/摄)

    当代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大学体育课如何真正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苏州地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从帮助大学生提升体能入手,注重强化大学生的自我体育锻炼意识,并凝练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强化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深化大学生体育运动观念”是大学体育教学的两项基本要求。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认真贯彻这两项要求,积极转变大学体育教学理念,通过改革大学体育课程设置、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机制、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特色,在切实帮助大学生提升身体素质的同时,重视充分发挥大学体育教育的多方面育人功能,让“体育”的概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大学生的“身”与“心”都得到锻炼,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先强化体质 再培养兴趣

    当下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总体上来说是令人担忧的。比如:每年都会有一些大学生在军训中突然晕倒,每年征兵体检中不合格的大学生比例也在明显增高……鉴于这种现状,常熟理工学院在2013年修订了《常熟理工学院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决定把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体育选项课改革为基础课,学习太极拳,并将田径类体育运动中的跑、跳、投以及体操类体育运动中的引体向上、支撑等锻炼内容引入课堂,取代以往的体育选项课程,强化对大学生进行力量与耐力的训练。

    “力量与耐力是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两大基本身体素质,这两项素质不具备,体育项目也不可能开展得好。”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主任戴福祥介绍说,“先基础,后项目的体育课程改革,就是着眼于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低下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是要突出大学体育教学的引导作用,不能一味迎和学生的兴趣,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身体素质,并且让他们学会如何发展自己的身体素质。” 

    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开始设置体育选项课程,主要有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健美、艺术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瑜珈、体育舞蹈、定向运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康复保健等课程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爱好学生的兴趣需求,学会健身锻炼的技能与方法。经过第一年的身体素质训练后,再通过选项课学会一项运动技能,这样可以更好地促使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夯实基础。

    体育俱乐部 吸纳会员来

    体育俱乐部的创建,是常熟理工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一大亮点。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常熟理工学院采用俱乐部会员制,设立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艺术体操、健美、体育舞蹈等近20个单项俱乐部(协会)。每个单项俱乐部(协会)都面向全校学生全面开放,并强调“我的俱乐部我做主”,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包括自由竞聘单项俱乐部(协会)负责人,自主制定单项俱乐部(协会)的活动计划,自主组织开展健身锻炼活动,自主组织开展辅导培训与竞赛活动等。每个俱乐部(协会)聘请一两名体育教师作为辅导导师,负责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活动指导,辅助体育俱乐部活动顺利开展。

    创新“体育俱乐部”的新机制,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锻炼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既能满足自己的运动兴趣并提升身体素质,也可以在俱乐部(协会)的自主管理中提升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促进个人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

    现读大四的刘益民同学是健美协会的会长,他在谈起自己组建健美协会以及组织开展各项锻炼活动的经历时,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他说,最初成立协会时,心里也是战战兢兢的,恐怕自己做不好。但在体育老师的鼓励与支持下,两年下来协会愈来愈壮大,不仅带动同学们充分享受到了体育锻炼的快乐,而且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们以俱乐部(协会)为基地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一方面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内在素养和综合品质。可以说,体育俱乐部(协会)这个舞台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与风采,在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方面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创新无止境 理想在升华

    “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常熟理工学院除了改革体育课程教学和创新课外体育活动机制之外,还十分重视组织开展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大力营造体育文化氛围,以此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理想抱负。

    常熟理工学院根据地理区域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以选项课以及公选课为平台选拔、组建了体育舞蹈、龙舟、跆拳道等特色项目的学校运动代表队,常年坚持业余训练,积极参加由地方或大学生体协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赢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体育舞蹈已连续七届蝉联江苏省学校体育舞蹈比赛大学生组团体冠军和优秀组织奖;龙舟队曾获得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女子团体200米冠军;学校被授予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

    常熟理工学院在取得优异成就的基础上,紧紧依托各单项俱乐部(协会)的优势,大力促进大学生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多元化发展,并设立“校园体育达人榜”,将大学生各项竞赛项目的月冠军、半年度及年度冠军的姓名、所属学院及本人成绩上榜张贴,打造了一批校园体育明星,记录下他们的热血青春,也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竞争和挑战,从而营造了浓郁的体育运动氛围,带动了学校整体体育运动的日益活跃和发展。

    大二的屈晓涛同学是学校龙舟队的一名鼓手。用他自己的话说,进入大学后的他经历了徘徊观望、加入龙舟队、爱上龙舟队并最终成为龙舟队核心人物的一个嬗变过程。而让他有如此转变的正是龙舟竞赛运动中那种洋溢着青春风采的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帮助他在体育活动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成为了一名“体育达人”,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十分出色的大学生。

    体育特色育人路,一曲桃李争艳歌。事实上,无论是常熟理工学院组建的特色项目运动队,还是校外活动同场竞技,或是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及设立的“校园体育达人榜”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创新举措。常熟理工学院通过这些举措,结合课堂内外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使“体育”的概念日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并且凝练和铸就了大学校园的体育运动精神,培育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为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铺就了一条健康成长的金色之路!(刘志刚 王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