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城”有底气(一) 特约编辑:胡 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打造‘学城’的底气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局长刘光胜谈起这个话题时,信心满怀,“一是我们有着坚实的内在基础,二是我们良好的外部环境”。

  早在2002年,樊城就率先在湖北省取消了学校行政级别,并全力推行3年一轮的校长聘任制。其间,借助“校长论坛”这一有影响力的平台,使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支执行力强、善于管理、敢于担当的工作团队,力图用行动来清除当前教育的积弊。从教师这一实施课改的主体来讲,近5年来,代表樊城到国家和省里参加教学比武活动并捧回一等奖的教师有上百人。目前,全区共有3名湖北省特级教师、46名襄阳市学科带头人,比例之高也是襄阳市其他县(市)区无法比拟的。更为可贵的,大多数教师都有着将发展学生、成就自我当作毕生追求的职业信念。可以说,业务精湛的教师群体,是樊城向前跨越最主要的力量。

  与此同时,樊城有着高点起步的发展基础。近几年来,樊城以创建“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区”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师资队伍均衡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的步伐,使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逐步缩小。全区开展的“三究四学”高效课堂实验,已经被列为湖北省“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项目,实施的“一校一品”创建工程,正引导辖区学校走个性化的内涵发展之路。如樊城区米公小学的书法教育、二十四中的美术教育、松鹤路小学的廉政教育教育品牌,在国内均有较大的名气,已成为樊城对外展示形象的闪亮名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