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的春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大兴镇中心学校“发展目标教育”探索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据了解,学校目标形成教育课程已超过100个主题,覆盖学生初中的每个阶段。

    但向目标进发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失败。

    “失败是什么?失败会让我们怎么样?”10月24日上午,一节活动课上,刘璐给学生抛出了这两个问题。

    原来,9月份的品行、学业成绩出来后,班里许多孩子十分伤心,“自己努力了,但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有的伤心哭泣,有的相互埋怨。

    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璐开启了富有针对性的活动课。她设计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然后不断升级游戏,让失败的学生和获胜的学生分享感受,最后总结面对失败的方法。

    “在向目标迈进时,失败是在所难免的。我想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失败。”刘璐总结道。

    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为孩子实现梦想做好保驾护航的工作,我觉得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就是评价工作,特色的评价能够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发展。”教师郝欣欣说。

    学校评价的总体思路是:着眼近期目标,体现多维多元,注重评价过程,实施综合评价。

    在郝欣欣的班级里,品行跟踪、学业跟踪、星级评价3个栏目全面具体地跟踪记录着孩子成长的足迹,这一系列考核由班委会、监督员、管理员和课代表自主操作,民主化的管理唤醒了孩子的参与意识。每月一上报的品行月报表,也让学校对学生表现有了第一手评价材料。

    着眼近期目标,让郝欣欣感觉近距离触摸到学生成长的轨道。如何对学生近期学业目标进行跟踪评价,一张学业目标评价表成了纽带。

    在一位学生的评价表上,记者看到学生的人生理想是“当教师”,初中阶段发展目标是“泰来一中”,其中还记录着这位学生八年级下学期4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包括学习成绩目标、跟跑目标、习惯态度目标等。

    “当他们认认真真写下达标措施时,相信他们已经开始了自主思考,自评又让他们不断反思、不断进步。”郝欣欣介绍,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课堂评价,激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够自主高效地学习。

    学业目标评价表所放置的成长档案袋,全面跟踪记录着学生的成长历程。档案袋的首页,学生根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菜单制定本学期品行、学业、专长三个方面的整体目标,第二页将整体目标分为4个阶段,引导学生分别达标,第三页记录着他们体育艺术目标的达标情况。在自评中他们反思不足、不断进步,小组互评让他们接受到来自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学期末会在首页针对他们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激励永远是对他们成长最大的助力。同时家长也会参与其中,家长评价让学生得到了来自亲情的鼓舞。

    “以评价促发展,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核心素养落地,在‘发展目标教育’的引领下,真实实施素质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个能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有特长’的自主发展的人!”郝欣欣说。

    如今,许多教师像郝欣欣一样对学生进行着全方位、全过程的评价,一个个学生因“发展目标教育”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

    2006届毕业生赵金波考入东北农业大学畜禽专业,后又考取吉林大学研究生,如今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自愿成为大兴镇农民的培训教师,带动老乡共同富裕。

    2005届毕业生徐永刚种植专业毕业后回家自主创业,建立“黄金稻化肥”经销店,2010年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入社农户345户,为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

    2002届毕业生赵年刚当初想辍学,在班主任的多次劝说下坚持了下来。从种植专业毕业后,如今他真正成了“放牛娃”,养了120多头牛,种植100多亩水稻,成了当地的一个“小土豪”。

    ……

    “我们坚信,培养这样的孩子,回家放牛也是一个吹着牧笛的幸福放牛娃;走出国门,也一定是带着一颗‘中国心’走向世界的中国人。”在大兴镇中心学校工作近30年,上级多次有意调李果去县城学校任校长,可李果看到大兴农村孩子的笑脸,感受到家长对他的认可,他还是选择了扎根大兴。

    (中国教育报刊社融媒体采访报道组成员:夏越 苏令 曹曦 冀晓萍 崔斌斌 彭诗韵  执笔:崔斌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