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记江苏省口岸中学的精致化办学(一) □ 周海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926年,口岸中学诞生于人杰地灵的滨江城市江苏泰州高港,近5年,学校共荣获1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连续6年在泰州市教育局年终综合考评中荣获优秀等级,2010年在江苏省素质教育综合督导中获得优秀等级。一所近90年的老校,非但没有困顿于发展的高原,反而以蓬勃的青春再次征服高原,这是何故?儒雅的博士校长封留才说:“亚里士多德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观点‘优秀是一种习惯’,我们崇尚这一观点,提出了精致化办学的理念,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后勤等方面不仅要做到精细,更要做到精致。凡事不可能尽善尽美,但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正是江苏省口岸中学精致化管理的奥秘。

  精致化教学:责任课堂下的主体参与

  有人说,看一所学校首先要看它的课堂教学。口岸中学的课堂,给笔者最大的感受就是两个字——自主。试卷评讲课上,老师只讲评失分最多的几道题,其余题目均由学生自主讨论解决。同学们感到最困难的一道题,老师将题干稍加变化,让大家分组讨论后上台展示。经过大家的通力协作,难题迎刃而解。政治课上,老师让学生就“我国是否存在西方国家所指责的人权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辩论,全班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激辩的热潮……尽管学科不同、课型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学校,因质量而生存,因质量而发展,因质量而提升,而质量的核心无疑是教学质量。口岸中学精致化办学的落脚点在课堂教学。在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封留才常常追问自己: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什么?课堂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遗憾的是,他发现当今的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令人堪忧的责任感淡化倾向。这不仅是一种人格的缺失,也导致他们不主动参与课堂,甚至漠视课堂。为此,他决心构建责任课堂,将责任作为一颗种子,播撒在师生们的心中。

  2009年,在借鉴各地课改经验的基础上,封留才提出了责任课堂下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并通过了江苏省规划课题的立项。他认为,提倡责任课堂,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其核心就是强调师生双方对课堂教与学的责任担当,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策略。2010年,承载着课改梦想的新教学模式在口岸中学全面推开。为了推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举行了多次观摩课,每次都是全校200多名教师观摩。同时,请专家详细点评,从而引领每位教师熟悉模式操作程序,渐入佳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责任课堂的一大特征是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及问题解决。在口岸中学,每节课都会给学生至少15分钟思考、动手的机会,例如数学课,学生可以在视频展示台展示自己的演算过程;语文课,学生可以上台讲述自己对文本阅读的感悟。在一系列讨论与交流中,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和思考,教师的角色也由“教书匠”转变为“导师”,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变成穿针引线的“联系人”,当然也是与学生民主探讨问题的“良师益友”。

  责任课堂的第二大特征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口岸中学,每个班级都有几个由4~6名学生组成的异质小组,每个小组在一名小组长的带领下,共同完成老师所分配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前,老师引发问题情境;小组学习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任务,有独立自学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老师则深入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交流,及时表扬善于运用讨论、交流的小组,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小组学习后,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组织点评、总结。

  一位数学教师因为在课堂上成功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所教班级的成绩在上学期突飞猛进。他颇有感慨地说:“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同学间取长补短,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自从实施了责任课堂,口岸中学的课堂犹如一股新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而责任课堂的成功,精致化备课管理功不可没。这些年,校长封留才一直在思考:如何备课才能呈现学生向往的课堂?如何在实践、机制、督查、考核上保证集体备课质量,使之不流于形式?学校第一次集体备课,校长、主任、所有教师全部参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工,并对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教师要有个性化的备课,要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感悟和教学风格;第二,要体现不同班级的学情与对不同学生的目标要求。

  如今,学校的集体备课已日臻成熟,主要完成三大任务:第一,从宏观层面解决高中三年所有的教材内容,把每个学期所要教授的内容,每个模块需要多少课时都科学分配好,成为规范化的教学程序性内容。第二,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比如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江苏省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什么,两者之间有哪些交叉的地方,又有哪些困境,如何妥善处理。这两点更多地是指向于预设教学情境。第三,把学校的学情、班级的学情、教师的教情全部融入到教案中去,使教案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这一点更多地趋向于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

  对此,封留才校长说:“2012年是泰州市教育局的‘质量提升年’,我们也将进一步推进教学精致化,其中备课环节的精致化是最重要的方面。我们把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产生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案,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视野     下一篇:文化治理从自律走向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