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策识字中的深度学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2-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识字教学作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前提,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夯实基本功,扫清阅读障碍。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在识字编排上体现了合理有序、学法灵活、贴近生活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材特点,科学设计,做到多元化识字,达到优化识字教学的过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识字编排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学法灵活。“识字具体是指了解字义,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同时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三者的统一”。统编教材体现了将教材转变为“学材”的课改理念。一些生字在课本中以随文识字的方式呈现,并进行了字音、字形、字义方面的设计,充分发挥了语境识字的强大功能。同时,将汉字的笔画、偏旁及笔顺规则等相关基本知识穿插在每一个单元中,在课本要求掌握的生字上方都标注了笔顺,在要写的生字旁明确标注新出现的笔画,在每一课的识字环节增设部首学习专栏,让学生学会运用字理识字析词,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字和写字习惯。

    统编教材更加关注识字的基础学习。例如,在一年级教材《日月明》一课中,让学生猜测“明”“男”“尖”“尘”“从”“众”“林”“森”等象形字,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汉字如图如画的特点,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趣味性。同时,根据一些会意字的构字规律,配上朗朗上口的短句,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汉字构字的趣味。

    第二,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在识字内容上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和拓展,并融入了许多人文色彩,拓宽了识字渠道,多样化的识字方式既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又与汉字识字的意境相吻合。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的首篇课文《天地人》《金木水火土》,选择了适合小学生的儿歌,通过儿歌的韵律和形式,将原本“无意义”的生字向“有情感”的情境转化,帮助小学生更好识字。

    另外,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活泼好动,统编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突破字形难点,引导学生有效识字。一年级教材“语文园地”部分的“识字加油站”,在主题选择和安排上都体现着不断引导学生留意生活点滴,以不同的渠道识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以“眉”“鼻”“嘴”“脖”“臂”“肚”“腿”“脚”八个生字的学习为例,教材巧妙运用“我来说,你来指”的方式,让小学生借助形象的身体来认识这些生字。另外,教材也结合数学学科的“加减法”帮助学生认识新的生字,“口+少=吵”“飘-风=票”,既可以让学生温故已习得的汉字,又可以借助熟知的汉字掌握新的汉字。

    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编排上的变化对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认真领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创新识字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第一, 设置情境,联想识字。一年级学习汉字不能依靠抄写和死记硬背,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教师可以引入或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例如“大”字,教师可以展示一个人平伸双臂、叉开双腿站着的样子,然后引导学生亲身试验“大”字所体现的形状,让他们记得更牢,提高识字效率。

    第二, 联系生活,灵活识字。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归生活。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识用结合。例如,一年级语文上册的《大小多少》《小书包》《升国旗》等课文,都是紧密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学习场景中轻松识字。在语文下册课文《操场上》,教师教“打”“拍”“拔”“跑”“跳”“踢”等字时,可以让学生做这些动作,加强生字与这些基本动作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第三,深度学习,理解识字。小学生在识字时,不仅仅是识得字,更重要的是领悟字里行间的情感和表达,这就需要在识字中发生深度学习。而对识字的深度学习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历经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均由汉字来表现。例如一年级语文下册的《古对今》一课,需要掌握12个生字,并且都放到韵语的语境中。学生不仅要认识这12个生字,更要深刻理解这些生字在文中的含义。而把这些字放到文中去,字与字之间是和谐的,它将汉字的意义最大化,从文中可以看到反义共存、朝夕变化、四季轮回等多种和谐画面。学生需要认识汉字,更需要认识汉字背后所依赖的环境。只有进入深度学习,才能发展思维力和学习力。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肥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