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体魄 从每天一节体育课做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夯实学校体育基础工作,自2012年秋季起在全县义务段学校实施了“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创新性地将国家课程标准与“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艺术2+1”项目结合起来,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提高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明确目标任务

    “健康第一”是大邑县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当地县委、县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明确了学校体育工作必须达到“三升一降”的发展目标(即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升高,运动兴趣和技能明显提升,学校体育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学生营养不良、肥胖及近视率明显下降)。每年,县里都召开全县学校体育工作推进会,研究部署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大邑县教育部门和学校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校长任组长,全面推行“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认真解决体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履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形成了分工负责,扎实推进的良好氛围。

    落实三大保障措施

    该县切实从三方面保障学校“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顺利实施。 

    一是课程保障。大邑县明确提出:在落实部颁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部门“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创新性地整合地方课程、综合课程,将“阳光体育运动”列入课程,2012年秋季开始,在全县义务教育段学校全面实施“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确保在校学生“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

    二是师资保障。近年来,该县新招聘体育专业教师100多人;从2013年起,根据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目标要求,全县城乡中小学校体育专业教师配备率达到100%以上。并对全县体育教师进行了市、县级培训。目前,全县已拥有大批市县体育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是经费保障。为确保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大邑县财政安排50万专项经费,严格按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10%的比例专项用于学校体育工作。近年来,共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完善了全县学校的体育设备设施,全县学校体育器材配备和学生运动场所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和国家基本要求。

    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课程管理环节。学校将“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列入课表,强化学校体育课程的开齐、开足、开好,做到师资、课程、场地、督查四落实。在认真上好体育课的同时,坚持“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一活动”(三十分钟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扎实开展。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科学合理,义务段学校每周增加的二节课,一节用于各学校体育特色课的学习,另一节用于学习“太极拳”和“足球基本技术”。

    二是体质测试环节。大邑县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测试报告作为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记入学生档案中。全县中小学体质健康合格率均在95%以上。全县学校学建立完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结合学生体侧结果,将学生体质状况告之家长,并提出学生运动处方,配合学生家长督促学生加强相应的运动锻炼,做到了学校、学生、家长三联动。

    三是评估考核环节。该县建立了县委、县政府部门对县教育部门,县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估考核的三级评估考核机制。依据国家教育部门下发的《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对全县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检查评估。全县学校达到优秀等级占80%以上。

    创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

    目前,大邑已被确定为“四川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该县充分利用“每天每班一节体育课”的举措,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全县各学校结合实际和地方特色,挖掘培养了一大批适合学生的特色体育项目,并深入开展。形成了以体育精神为引领,体育项目为支撑的大批体育特色学校。如该县学校的短式网球、足球、乒乓球、太极拳、跆拳道等项目都已取得显著成效,参加省、市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该县银都学校、悦来学校开展短式网球教学活动被《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等多家报刊报道,韩场学校、城西小学、出江学校等学校校园足球项目的开展,已初具规模。同时,该县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大型的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每年三次小型体育单项比赛,近年来,大邑县参加成都市综合运动会,均获得优异成绩,大邑县北街小学体育舞蹈、晋原初中跆拳道等获得成都市一等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