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1-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熊杰

    近日,厦门双十中学教师刘佳丽上了一堂不一样的历史课:从辛亥革命的“临时约法”入手,讲到古希腊、美国等不同国家的民主历程,最后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学生们在一个个历史故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什么是中国道路。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刘佳丽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样本。从2007年起,厦门就开始着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研究,从而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

    教师编写手册 课堂灵活渗透

    像刘佳丽这样,不是教品德或政治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今,每一个厦门教师手里都有一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指导纲要》。它如同一本手册,为每一个授课单元如何融入核心价值观支招。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有《詹天佑》《怀念母亲》这两课,手册在教育活动建议中写道:抓住人物言行,体会爱国情怀。

    记者了解到,参与编写手册的,除教研员外,多数都是一线教师。

    在厦门双十中学初一的数学课上,教师董涛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授课过程中,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证明勾股定理的弦图,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课堂练习中,以全等三角形原理测量钓鱼岛上两点间的距离,自然融入钓鱼岛的历史、面积、特点等,培养学生的国土意识和爱国精神。

    校长陈文强说:“让一个数学老师讲钓鱼岛历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这种渗透式教学,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不单纯“说教” 结合实践育人

    灌输与说教,很容易变成“假、大、空”。厦门鼓励学校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日常活动中,在实践中育人。 

    厦门同安一中学生自己拍DV,自己做主持人,给同学们讲为什么考试要诚信。在视频中,学生采访了年段长张南木,采访了参加诚信考试的同学们,将学校里的诚信故事都展现了出来。“视频是学生自己创意、自己制作的,效果远比老师讲要好。”市教研员高思刚说。

    厦门英才学校副校长潘永俊是这样教育“富孩子”的。一个家境很好的学生不爱学习,理由是:“我爸盖了五栋楼,我妈每天打麻将收房租,我还学习做什么?”这件事情让潘校长意识到,学生和家长的价值观都出了问题,教育必须把家长也纳入进来。学校专门请来专家,对家长进行培训。家长渐渐认识到:有钱并不代表一切,有钱不读书的孩子同样会在同伴中失去地位,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

    潘校长把这些经验和做法写进了经验汇编中,让同行分享。现在,厦门市各个学校都创新了教育的办法。

    考核纳入督导 试点走向推广

    从“核心价值体系”再到“核心价值观”,厦门始终在关注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入中小学教育中,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

    2007年,厦门对全市300多所中小学、中职学校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调查,涉及的师生有3000多人。

    中小学生最崇拜或最欣赏的人是谁?学生为什么爱追星?通过问卷调查,科研人员发现,中小学生最崇拜或最欣赏的对象依次为:英雄人物(23%)、父母亲属(16.5%)、影艺明星和科学家(10.2%)。这一结果提示,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初步构建了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还提出了6条原则和7条途径。

    在试点学校取得成效后,2011年年末,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评估中,作为文明学校评选的重要依据,真正保证了工作的常态化和制度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校规划撬动综合改革     下一篇: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