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校与产业的高效联通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李强:陕西省咸阳市教育局局长

    咸阳市职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服装设计实训。(资料图片)

    内能的聚变,带来了发展的活力。陕西省咸阳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备难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在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方向指引下,咸阳教育人正把发展职教的各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让咸阳人有更多的职教获得感。

    ■本报记者 禹跃昆 冯丽 特约通讯员 孙永刚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战略举措,提出构建具有特色的“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着力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近日,本报记者就职业教育发展对咸阳市教育局局长李强进行了采访。

    改革机制:构建“1234”制现代职教格局

    记者:咸阳市提出,构建具有特色的“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在设计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

    李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从国家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教发展的根本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目前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困惑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思考。

    我市职业教育资源比较丰厚,辖区内有高职院校7所,在校生7万多人,中职学校34所,在校学生3万多人,这在全国地级市中是少有的。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为什么中职招生愈来愈难?为什么中高职教育办学规模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为什么职业学校毕业生大多选择外地就业?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其症结在于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畅,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结合不紧,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不高,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不强等。

    我们通过调研,认为必须从机制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对现有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进行重新构建。格局的变化可以促进内能的聚变,才能带来发展的活力。“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是我市发展职业教育的通盘设计思路,规划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是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记者:“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具体指的是什么?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强:“1234”制现代职业教育格局指的是,组建1个联盟、共建2所院校、建立3个集团、建设4个区域职教中心。其中,组建1个联盟,就是组建以咸阳各高等职业院校为主体,应用型本科院校、产业、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咸阳职业教育联盟。通过职业教育联盟的组建,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学习与生产、专业与产业充分对接,彻底解决教育与企业“绝缘”的问题。

    共建2所院校,就是我市重点建设市属高职院校1所,省市共建省属高职院校1所。将这两所高职院校打造成我市职业教育的两个高地,为咸阳职业教育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建立3个集团,就是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建立咸阳职教集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咸阳能源化工职教集团这三个集团,支持、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困惑,搭建合作共享平台,促进职业学校特色办学,打造一批精品专业。

    建设4个区域职教中心,就是以区位产业为依据,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把咸阳13个县级职教中心划分为4个专业特色鲜明的区域,每个区域由实力最强的学校牵头,其他学校加盟,走集约化办学之路。这就有利于解决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同质化倾向,整合专业资源,实现错位发展。

    强化统筹:整合县域职教资源

    记者:县级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国家提出要建设好县级职教中心。咸阳是如何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的?

    李强:整合职教资源,实现统筹发展,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既可避免职业教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又能提质增效,打造品牌。县级职教中心是我国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中职教育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职教中心综合服务功能,我市曾在礼泉、三原两个县试点县域职教资源整合,强化政府统筹,发挥资源聚合效应,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我们按照统揽计划、统管资金、统一实施的“三个统一”,将原隶属于不同部门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和培训任务,整合到县职教中心,“一块阵地同兴建,多块牌子大家用”。各行业培训机构作为职教中心的一个部门,培训计划、任务、资金以及日常管理由职教中心统筹安排。充分发挥了职教中心学历教育、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社会生活教育等综合服务功能。县域职教资源的有效整合,为职业教育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瞄准关键:严格落实政府职责

    记者:咸阳市在推进职教整体规划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李强:我市重点解决了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钱”和“人”的问题。市财政设立每年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同时县级财政按人口总数每人两元的标准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建设。我市还在全省率先设立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此外,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由国家规定的30%,提高到35%。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取决于专业师资的水平和素质。在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上,我们按照“自主聘用、动态管理、财政保障”的原则,把学校编制总数的20%拿出来作为聘用编制,让职业学校根据市场的变化和专业的调整,自主选聘专业教师,扩大职业学校用人自主权,彻底解决“双师型”教师“难进来、难留住、难用好”的问题。

    记者:为了把“钱”和“人”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咸阳市采取了什么新的保障举措?

    李强:市政府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政府职责,加大行政推动,全力保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2014年12月,咸阳市考核办牵头,市督查、教育等部门参与,对全市13个县市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按照《咸阳市职业教育工作考核细则》,考核组从发展环境、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发展水平等4个方面进行全面督查考核打分,并将考核结果计入咸阳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委、政府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分值,同时也作为教育强县参评、职教项目立项、专项拨款、表彰奖励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链接】

盘活一片 错位发展

    咸阳市统筹市域职业教育资源,组建起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能源化工四大区域职教中心。在管理上,以所在县市区管理为主,市级重点扶持;在教学上,依托各相关职教集团,实行区域内专业整合、师资交流、实训基地共享;在专业上,坚持“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差别竞争,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倾向。

    以咸阳市现代农业区域职教中心为例,该区域中心以礼泉县职教中心为主体,以泾阳、淳化等县职教中心为联盟校。依托当地优势农业资源,礼泉县重点建设了白村等5所农业示范园,辐射带动泾阳县、淳化县职教中心等联盟校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区域职教中心。礼泉县建立了涵盖200多名专家的名师库,装配了20多个多媒体培训教室,建成了能容纳1000人的学术报告中心和60间培训学员休息室等,并实行区域中心内共享。目前,现代农村区域职教中心建立了多个涉农精品专业,实现了区域中心和联盟校的专业错位发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