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什么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宝存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总体创新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长期以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几方面力量各成体系、各自为战的局面尚未真正扭转,分散、封闭、低效仍是我国科技创新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研究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破解我国协同创新方面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当前尤其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员蓝晓霞博士的新作《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力作。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历史与现状,系统梳理了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历程及其阶段性特征,从外部和内部等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总结了美国大学、企业、政府、中介机构等产学研主体在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的主要模式,对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特点和经验做了总结性概括和理论提升,并在比较分析基础上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提出了政策建议。

    该书运用三重螺旋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深入分析了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构建了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模型,解释了该机制的创设条件、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

    该书并不是就教育教育、就协同创新谈协同创新,而是站在教育体制之外,以敏锐的观察力关注协同创新与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关联,提高了分析问题的深度。作者运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基于数据开展研究,提高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

    由于美国并没有像我国一样的科学院、社科院系统,美国的基础研究主要依赖大学和国家实验室,应用研究主要依靠企业,而国家实验室又大多设在大学,因此该著作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主要聚焦大学和企业。(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细数中国青年公益创业那些事     下一篇:消息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