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青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北医三院接受治疗中的清华大学学生王一翔,他的床头摆放着一张红色卡片,上面写着“相信自己,永不放弃”。本报记者 王强 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庞尚辉举行捐款活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资料图片)

在庞尚辉的QQ空间里,他写道:“老爸说,他已经有十几年没有像这样给我洗头了,他希望着有一天他走不动了,我也能像他这样给他洗头。”(资料图片)

    编者的话 

    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让我们感动不已;总有那么一些事,让我们难以释怀;总有那么一段征程,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那么一种力量,让我们激昂振奋。

    岁月如歌,让我们珍藏每一段难忘的记忆,回眸过去,砥砺前行。中国教育报深度版推出《特稿》,我们将用白描的手法记录发生在当下那些让人难忘的教育故事,让我们沉下心来品味那些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在深刻的思索中感悟前行。

    亲爱的读者,《特稿》恳请您关注和支持!如果您的身边有足以打动您的教育故事,请与我们联系,给我们赐稿,或提供采访线索。

    电话:010-82296595 邮箱:jybshendu@vip.163.com

    ■本报记者 王强  

    这里讲述的是几名患白血病大学生的故事。他们虽然深受病痛的折磨,但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听听他们对人生的感悟。

    “每次拿起魔方,我就忘了病痛”

    晚上7点,刚刚吃过晚饭的庞尚辉从他的10号柜箱里拿出5个大小不一的魔方,还有比赛专用的计时器和封眼袋,放到他躺了一个多月的病床上,熟练地摆弄起来。

    “魔方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每次拿起魔方,我就忘记了病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内科病房内庞尚辉对记者说。

    啪啪啪!不到20秒的工夫,一个三阶的魔方即被成功复原。

    庞尚辉告诉记者:“我有20多个魔方,三阶魔方是最简单的魔方,我们学校最快的同学能在10秒以内复原。像异形的,我能在两分钟内复原,但七阶的,我需要10多分钟……”

    这个戴着眼镜、略显羞涩的大男孩,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3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生,他一进大学就参加了学校的魔方社,进入大学一年多,身边同学首先熟悉的是他手里那些小小的魔方,感到惊异的是魔方在他手中出神入化的变化。为此,同学们还给他取了个好听的外号——魔方小王子。

    每每和人谈起魔方,庞尚辉总是显得非常兴奋,让人感觉非常“专业”,而谈起航空发动机的时候,他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向往与兴奋。

    然而,就在庞尚辉离自己航空发动机的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一场病痛悄然向他走近。

    2014年10月8日,因关节疼痛入院,庞尚辉随后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瘤B型白血病”。这是一种因为体内淋巴细胞不正常增生造成的血液疾病,属于4种白血病的其中一种。庞尚辉是独生子,也是全家唯一的希望,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把这个本来就很困难的家庭推向破碎的边缘。

    若想要治愈白血病,只有通过骨髓移植,而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前,第一步就是进行化疗,只有先通过化疗,将体内白细胞降到一定值以内,才能进行骨髓配型,配型成功后才能实施骨髓移植手术。

    为了控制病情,庞尚辉已在北医三院血液科进行了多次化疗,目前正打算做骨髓移植。

    “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开心地度过”

    化疗期间,一位名叫周艳艳的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姐给了庞尚辉很大的信心。

    “这个北师大的姑娘,年龄比尚辉大几岁,得的是和尚辉同一类型的白血病,目前已经完成了骨髓移植,出院好几个月了,恢复得很好。”庞尚辉的母亲陈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在这里碰到她两次了,艳艳心态非常好,是尚辉的好榜样!”

    “给我留下最深印像的是,她总是很开心的样子。”庞尚辉的父亲说,“我最记得她说的一句话——‘活着的每一天都要开心地度过’。”

    在北医三院血液科,还有很多像庞尚辉一样患白血病的大学生。

    在庞尚辉的隔壁病房,就住着一位叫李默的北航研究生,不过李默没有庞尚辉和北师大那名女生那么幸运,李默2013年5月就在北医三院确诊患有白血病,并一直在医院就诊。然而,在李默的基因检测中,医生发现了两个抗药因子,这两个抗药因子对治疗白血病的所有药物都有强烈的抗拒反应,导致李默治疗期限持续延长,恢复缓慢。

    更为糟糕的是,李默移植的是自己父亲的骨髓,因父亲年迈且多病,移植手术后,李默出现感染症状,治疗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医生说,像李默这样的病人“100万人中都难有1个”。

    在庞尚辉病房的斜对面,住着一名叫王一翔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四学生,去年12月18日,远在黑龙江的父亲王铁林突然接到儿子打给他的一个电话,王一翔在电话中告诉父亲自己得了血液病,住进了北医三院,王铁林夫妇匆忙连夜赶到了北京。

    儿子长到21岁,一直没有让王铁林操过心,当年儿子参加清华美院的专业考试,从成千上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当地媒体争相报道的画面,如今还历历在目。面对儿子患有白血病的现实,王铁林有些想不通,但为了能重振儿子的信心,王铁林夫妇俩开始迈出了陪伴儿子治病的艰难之路。

    王铁林负责儿子的伙食,每顿饭都变着花样给王一翔做好吃的,王一翔的妈妈——这位黑龙江有名的消防安全工程师,则推掉了所有公务,专心研究起白血病来。是继续化疗?还是接受骨髓移植手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她找学医的同学求助、寻有名的医生问诊、请治疗后恢复不错的大学生白血病患者讲经历,光天津都跑了好几趟。

    王一翔的隔壁单间里,还住着与他患有同一种病的他的一位师兄——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张帅。

    张帅的妈妈陈女士告诉记者,张帅2014年11月因胃疼到校医院就诊,随后被确诊患有“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在北医三院通过化疗、配型、移植、恢复等一系列治疗后,逐渐转向康复。

    “都怪我们大意了,张帅骨髓移植手术做完后,学习生活开始慢慢恢复正常,身高一米八、体重160斤、酷爱运动的他开始参加一些体育运动。然而,仅仅是一次运动后的肚子疼,我们没有重视,以为他吃错东西了,过了几天后,疼痛加剧,到医院一查,结果是白血病复发了。”陈女士带有悔意告诉记者。

    相比北师大另一位叫刘星的女生,庞尚辉、王一翔、李默、张帅都算是幸运的。

    就在前不久的一天晚上,大家都快要入睡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使原本沉寂的血液科病房楼道变得喧闹起来。

    只见十几名医生围着一名刚从北师大校医院转过来的女生忙碌着,躺在担架床上的女生一动不动,对于医生给她做的各种施救措施毫无反应。

    “姑娘,你怎么不多留点时间给我们救你啊?”不久后,陈女士听到了主治医生对这名女孩说的话。第二天,她才知道这名叫刘星的女孩在送来医院不久后就因颅内出血去世了,病因就是白血病。

    “我们这里一共住了11名患有白血病的大学生。除了这一层住的庞尚辉、李默、张帅,楼上的两层病房还住着8个。”北医三院血液内科主任医生王继军告诉记者,“几乎每周都有过来复诊的。”

    王继军告诉记者,平均每年到北医三院血液内科治疗白血病的大学生在80人左右。“北医三院就在学院路旁边,各大高校都在附近,所以在我们医院接受治疗的大学生显得格外多。”在这些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中,有不少像周艳艳一样治疗效果很好甚至痊愈康复的,也有不少像张帅一样后期又复发的,还有一些像刘星那样,生命因此而终止的。

    “不用担心治疗费用,老爸扛得住”

    庞尚辉来自湖北孝感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家里的经济主要靠父亲务农、打工维系着。

    在北航的一年多时间里,学校为他提供了“雁行助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帮他缓解了学费的压力。

    骨髓移植手术需要四五十万元,面对这天文数字般的费用,庞尚辉的父亲一直安慰他:“不用担心治疗费用,老爸扛得住。”然而,有一次,趁父亲不在,庞尚辉偷偷翻看了父亲的百度搜索记录:“骨髓移植需要多少钱。”

    “这一瞬间,我感到心里酸酸的,却从不敢跟他提起,因为他在我面前从来不提钱的事。”庞尚辉说。

    当庞尚辉看到一封名为《病魔无情,人间有爱——为白血病患者庞尚辉同学捐款的倡议》通过北航ihome社区、“北航动力学人”微信平台和人人网发布之后,来自他身边的同学、老师、辅导员甚至是许多素昧平生的人都牵挂着他的病情,甚至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都知道了他的情况并为他捐款、献上祝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