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速前进 高地辐射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1月6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与中国教育报刊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成都市3所学校——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棕北小学、新津县花桥镇中心小学上榜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

    成都市石笋街小学于2008年开始探索信息化课堂,以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核心,搭建了“一对一”数字化运行平台,摸索出一套关照孩子年龄特点的操作方案;棕北小学则以“未来学校”的视野,探索通过平板教学促进教与学双提升的策略;新津县花桥镇中心小学作为四川省首所农村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一直以来致力于探索“教育云”的建设和管理。这样的“先锋”,这样的探索,在成都市还有很多。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根据“三看两问一反思”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引入信息化技术,通过教师制作微课,帮助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预习;通过数字化设备,老师轻松地对学生作业进行正误统计;基于平板书写传达技术,学生直接将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传输到电子白板上,学生学习提问的积极性更高。

    如今,随意走进成都一所中小学,除了能看到现代化的设备服务于师生生活外,更能感受到的是现代化的课堂。而这样的课堂需要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需要教师较高的现代化教学能力。根据成都市教育部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整体普及率已达77.4%。高应用率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成都教育信息化的高位推进,看到的是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在成都全速前进。四川省教育部门领导十分肯定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指出“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思路清晰、定位准确、目标明确、理念正确、措施到位、成效突出,值得充分肯定。所创造的‘六动’工作机制值得四川省其他市(州)学习借鉴”。

    项目推动 上下联动——

    打造优质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2014年11月20日,《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率先在中西部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形成相配套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全面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评价的深刻变革,全面达成信息技术与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的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目标。

    清晰的目标背后,是强大制度体系的完善。近年来,成都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成都市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中小学校信息化主管工作岗位,建立起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月报制度。

    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基础上,成都市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名校参与、企业建设”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远程教育项目。由政府部门制定发展计划,四川省政府部门为民族地区、成都市为郊区(市)县学校购买优质教育服务。如成都七中、石室中学、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实验小学分别与企业合作创办了东方闻道网校和石室祥云网校,由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依托卫星通讯和网络技术对民族地区和薄弱学校进行资源辐射。

    这样的探索,使成都的教育信息化多元投入机制逐步建立。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的远程教育市场。各个区(市)县在整体顶层设计的指导下,又积极开拓了自己的建设特色模式。比如锦江区,就立足区域教育发展定位,以高品质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应用为目标,形成了具有锦江特色的“1653”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

    “三通两平台”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成都市教育部门以此为重点工作推进。通过完善系列化的建设标准体系和建设方案,为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创造条件。2013年,成都市启动建立统一的市、县、校三级数据联动和资源共享的图书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在全国是一个创举,作为典型案例于2014年7月面向全国展示。2014年底,该市中小学多媒体到班率达到1:1,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也将达到6:1;全市1227所公办中小学校(校点)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总带宽超过1.2万兆位;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300余所校园实现有线和无线双网覆盖;建成数字图书馆、电子期刊库等优质教育资源库,初步实现了各学段、各年级、各学科资源全覆盖。

    榜样带动 圈层互动——

    信息化为教育均衡插上翅膀

    2014年12月2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办的C20慕课联盟“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分别在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和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天府校区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18个省(直辖市)的10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在观摩了学校的翻转课堂后,不少老师感叹“这样的课堂,领先全国,为成都点赞!”

    成都的教育发展和探索,一直在走在前沿。成都的教育信息化也更是不乏创新和典范。除了此次上榜的3所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上述这样被全国同行“点赞”的学校也不在少数。

    成都市以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示范校和试点校为依托,在教育教学创新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形成了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带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成都市已有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2所、全国数字校园试点校2所、全国教育信息化其他试点校10所,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校37所、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53所、成都市未来学校试点学校13所、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近100所、区(市)县级信息化试点校及信息化应用示范校100余所。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信息化发展历程,以及成都七中育才学校的“名校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案例,多次受邀在国家教育部门主办的各省市教育部门领导的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上进行经验交流。

    优质的资源,需要辐射和共享。成都市按距离市中心远近和经济发展状况分为三个圈层。为推动圈层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教育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起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城乡教育资源互动共享体系。通过建立名校集团(联盟),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实现集团(联盟)内教师的自主发展和学校的互动发展;同时,开展城乡学校互动结对,使远在两地的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开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还集成都市全市名优教师之力,建成可供全市师生免费使用的网络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成都数字学校”,以微课的方式提供教学辅导资源,构建起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数字化无边界学校。成都数字学校累计上线资源798条,资源观看总数达38.9万次,配套试题使用总数达4.5万次。

    2014年3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夫人米歇尔到访成都,在成都七中体验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时,她与成都市温江区温江二中学生、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仪陇中学学生进行了远程实时互动交流,她感叹道:“成都七中非常了不起,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中国西南偏远、落后地区的学子带去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而目前,成都全日制远程教学已覆盖云、贵、川、陕、甘、滇、晋、渝等省(市)的350所中小学,约14万师生从中受益。成都市教育部门开设的名校网络课堂,让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常态辐射。国家教育部门领导在2013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上,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成都市通过网校与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成功案例。

    应用驱动 督评促动——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

    2014年12月8日,成都市教育部门利用视频系统,在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主会场举办全市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与应用培训会。成都市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分管领导、各区(市)县教育部门有关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学校分管校长、教育信息化主管、骨干教师等2570余人,在22个会场同步接受了本次培训。

    除了内部自行组织培训,成都市教育部门还积极拓展外部渠道,促进老师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2014年7月,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发起和支持的“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优创’项目”培训圆满结束。成都作为全国三个试点地区之一,共组织了来自全市500所小学、初中学校的2500名学科教师参培。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与实践: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为题,成功举办“2013都江堰国际论坛”并达成了《2013都江堰共识》。

    截至2014年底,成都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考试合格率高于85%。而2015年,50%的中小学教师又将完成中级培训。未来成都将开展新一轮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同时对中小学信息化主管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实现校园网网管人员持证上岗。到2015年,完成500名技术装备管理干部、2000名技术装备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培训。

    成都市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区(市)县年度目标考核,并适时开展专项督导评估。2014年,成都市联合高校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监测研究和学生信息化素养研究,为评估和考核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提供量化标准,同时也对区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诊断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为制定教育政策和规划提供信息及决策依据。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