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办学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3-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盾

    支持丈夫张强(化名)在农村创办民办小学,是李清莲(化名)认为有生以来最后悔的事。

    2月21日中午,农历正月初三,李清莲委屈地哭起来。家里连100元现金都没有,不仅没钱买礼品走亲戚,就连过年的年货都没法置办。更让李清莲焦灼不安的是,为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张强在2014年借了20万元民间高利贷,还分期付款买了一辆校车。

    “20万元高利贷每月的利息6000元;校车总共30多万元,每月月供7808元,每月光利息和月供就得13808元,这钱去哪儿弄呢?”李清莲哭得更厉害了。

    张强也不知道怎样解决爱人担心的事。本来学校在2014年第二学期结束时还剩些钱,但想着学校的教师都上有老下有小,需要钱过春节,不能因为学校经济困难就拖欠教师工资,于是他在2月17日发了工资。

    “发完工资后,家里就剩900多元。学校里一堆难解决的烦心事,我压力太大,心脏犯病了,住院了,家里仅剩的900多元全都交给医院了。”张强叹气说,2月20日,他出院时,还欠了医院一笔医疗费。

    “自从办了学校后,家里就没法过日子了!你现在愁得都得心脏病了,将来要有个三长两短,我跟孩子该咋办啊?”李清莲向张强不住地抱怨着。张强想劝劝爱人,最终还是出了门,去了学校。

    2011年,张强回老家河南发现,邻村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很多,无论是把孩子带到打工地上学,还是交给老人带都不方便。近几年,校车事故频频发生,他们也不想把孩子送进离家很远的县城小学。张强想,如果能在村里办一所教学水平与县城小学差不多的学校,就能给老家的孩子就近提供更好的教育

    “我们学校没开课时就高标准选拔教师。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证,年轻教师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老教师具备20年以上的教龄、中专以上的学历。”张强说。

    为让学生全面发展,2011年,张强的学校先后配备了专职英语、体育、美术、音乐、国学教师,定期开设这些课程。但据张强介绍,由于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浪费时间,以及该类课程教师匮乏,目前该乡20多所公办小学都没有专职英语、美术、音乐、国学教师,只有乡政府旁边的一所公办小学有1名专职体育教师。

    “虽然我办的小学教学水平高,但发展很艰难。”张强指着学校仓库内的107套学生装夏装说,这是县教育局一个领导的亲戚在2012年强卖给他的。

    “一套夏装就一件短袖、一条长裤,一套要价75元,我嫌价格太贵,不想买,当时学校账上也没钱了。但我怕得罪他的亲戚,就借钱买了。”张强说,由于买得太不值了,不能卖给学生,就堆在仓库。去年12月,他从另一家校服厂买了一批冬装,一套冬装包括一件外套、一条长裤,每套才40元。

    而类似的事一件接一件,自从他创办的小学开课后,经常有商人打着所在地乡政府或教育部门领导的名号,来学校强卖文具、教具等物品,虽然价格要比市场上高出一两倍,但张强每次都“不敢不买”。

    “我怕得罪学生跟家长,被强卖的东西要么就低价转卖给学生,要么就扔在仓库。”在张强看来,这些困难勉强还能承受,最大的困难是缺钱和被歧视。

    “农村民办小学学生数量是否超过400人是个坎,一般超过400人就会赚,不然就会亏。”张强介绍说,目前他办的小学有300多名学生,200多名寄宿生每人每学期交学费、饭钱、住宿费等学杂费2000元左右,100多名走读生每学期交学杂费500元。

    “每学期能收来学杂费45万元左右,但学校有20多名教师,每月光教师工资就得发近6万元,寄宿生的饭钱得支出3万多元,水电费、买粉笔等支出也得1万多元,每月得支出10万元,每学期有5个月上课,至少得支出50万元。”张强说,不算学校新建楼房、购买硬件等支出,学校每学期至少亏5万元。

    “学校现在用的地是租来的,建的教学楼等不能拿到银行抵押,办不了贷款。”张强说,他还为学校建足球场、购买校车等,这些也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只能通过私人高息贷款暂时补上资金缺口。但如果学校经营状况稍有恶化,高息贷款会如同滚雪球般拖垮学校。

    “很多优惠政策我们享受不到。”张强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是惠民政策,但资金却给了少数公办校。

    “我们学校邻近的一些农村公办小学受益该计划,领到了很多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但这些小学根本就不开设实验课、体音美课,他们领的器械就闲在仓库里。”张强说,他的民办小学虽然也属于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就因为是民办学校而无法受益于该计划,只能心疼地看着那些求之不得的器材被浪费掉。

    最让张强不满的是,去年他贷款买了一辆正规校车,但当地教育部门以各种理由拒绝为这辆校车办理校车标示牌,这辆校车也因此不能上路,只能一直停在学校里当摆设。

    张强希望当地政府能一视同仁,帮助农村民办小学解决难题,搞活农村民办教育,从而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