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5-04-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领导班子会议

    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海口市高级技工学校)的前身是海口市工业学校,创办于1970年,历经几代杰出教育者的辛勤耕耘,学校桃李争荣,人才辈出。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更是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02年确定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2013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4年10月27日,经省政府部门批准,学校挂牌成立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实现了办学过程中的又一次崭新跨越。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办学经验优势,以创建示范校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和一流的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努力争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发展的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办学特色示范、服务地方示范,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坚持德育先行

    培养德能兼备的职业英才

    示范校创建以来,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德育教学改革,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针对职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积极编撰了德育校本教材《成长册》《班主任主题班会指导手册》,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广泛使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差生转优率得到较大提高,由过去的10%上升到35%;学校积极开展学生的争先创优活动,树立了“十大感动校园之星”优秀学生典型代表;通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暑假军营夏令营和参观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律自强的优秀品质。两年来,学校派选两批共49名班主任参加中国职协举办的技工院校优秀班主任培训班,选送10人参加海南省职协举办的班主任岗位高级培训班,在校内积极组织召开班主素质提高研讨会,参加人次累计达400多次。

    坚持就业导向

    完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指导模式,能够大力促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培养出社会适用型人才。为此,学校成立了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小组,负责开展全面工作。一是深入海南中粮可口可乐有限公司、金盘电气(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海南省技师学院、江苏丹阳中专学校等学校进行调研,制定和完善了《职业指导实施办法》《就业指导服务制度》。二是整合编写《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操手册》《中职生职业素养》和《中职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校本教材;学校开展适合90后中职生的职业指导活动,成立职业咨询室,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采取一对一或团体指导的方式提出解决办法;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校企间的“零过渡”,学校举办了《我的未来不是梦》演讲大赛、《我爱我的专业》的手抄报比赛,开展《职业规划·就业启航》等丰富多彩的职业指导活动。三是学校派出15人次参加职业指导师资、职业生涯咨询与辅导和国家首期高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组织全体班主任和青年教师参加《班主任师德建设和高效面谈技术》的培训,同时聘请3名职业规划专家、企业高管为学校职业指导顾问。两年来,一支由企业管理人员、专职指导老师、班主任、德育老师共同组成的高素质职业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形成。

    坚持示范引领

    创新教学改革模式

    学校积极推行企业需求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形成了颇具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项目驱动,团队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岗位任务分成多个“工作项目”,班级被分成若干4—5人的学习小团队,团队队长负责组织学习交流、协调工作进度,反映团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再进行针对性地指导,从而顺利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组织和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电工专业推行职场情景教学,将传统教室建成融讲解、实训、加工产品为一体的工作间,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场景,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成为主体,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两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6个一等奖、17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毕业生就业率97%以上,“双证书”率95%以上。

    坚持职教特色

    打造一体化师资队伍

    学校本着“培养为主,引进为辅,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通过短期培训、企业锻炼、调研学习和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建设具备“一体化”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

    示范校创建以来,学校邀请广州工贸技师学院一体化骨干教师来校开展一体化课程建设全员培训,上海向阳职业咨询公司开展职业指导培训;两次邀请德国专家到校开展为期6天的项目教学法及一体化课程建设全员培训;选派60多名教师到广西、广东、湖南等地的院校交流学习,研讨示范校建设工作,选派1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引进8位企业技能人才到校任教和开展讲座培训。两年来,学校新增高级技师3名、讲师11名、高级讲师10名,已培养8位专业带头人、外聘10位技能人才为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了符合学校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梯队。

    教师承担课题研究、课程开发等项目累计各类成果达103项。2013年,学校教师研制的《海产品自动仓储生产线实训装置》获得第十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教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研制的《多功能组合式维修电工实训设备》获得第十三届中国职协实验实训设备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专业带头人罗娟老师带领专业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2014年国家、省级技能竞赛,在省级技能竞赛获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其中吴清祥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车加工项目二等奖,罗娟老师也被评为机械制造技术学科专业的省级骨干教师。

    坚持工学结合

    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

    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定点招聘企业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形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深化与海南海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等中大型企业的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其中2014级机电专业高级班被学校列为海南宇龙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定向班,到企业进行一个月的见习,让专业课堂建在企业,使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的见习课题放在企业进行解决,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共育教师、学生、企业员工三支队伍;此外,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三星(海南)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山内精密电子(深圳)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企业定点实习,学生在校完成了专业学习任务,在企业则以“员工”的身份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训练,实习期满后立即签订劳务合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完成了学生向企业准员工的过渡。

    坚持顺应需求

    凸显功能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作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海南省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海南省农民工重点培训基地和海口市创业培训基地,学校承担了海口市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企业在岗职工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

    创建示范校以来,学校加大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力度,进一步放大社会服务职能,每年为社会培训4000多人次。有着近20年历史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学雷锋活动月、节假日和便民服务活动多次深入街道社区为群众义务维修彩电、冰箱、收录机,到农村帮扶点铺设、改造线路。两年来,共开展便民活动75次,受到市团组织的表彰,并被省市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专题采访报道,扩大了学校在全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今年,学校将接受国家专家组对学校示范校建设的检查验收,学校的发展面临新的起点,新的挑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相信: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的明天会更美好!

    (李日祥 李欣 马军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