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图②中,.图③是该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与△的斜边重合在一起,并将△沿方向移动.在移动过-七年级数学

首页 > 考试 > 数学 > 初中数学 > 点、线、面、体/2020-01-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文

某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图①中,;图②中,.图③是该同学所做的一个实验:他将△的直角边与△的斜边重合在一起,并将△沿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两点始终在边上(移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
(1) 在△沿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该同学发现:两点间的距离  ;连接的度数       .(填“不变”、“ 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
(2) △在移动过程中,度数之和是否为定值,请加以说明;
(3) 能否将△移动至某位置,使的连线与平行?如果能,请求出此时的度数,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题型:解答题  难度:中档

答案

(1)变小,变大;(2)和为定值,理由见解析;(3)15°.


试题分析:(1)利用图形的变化得出F、C两点间的距离变化和,∠FCE的度数变化规律;
(2)利用外角的性质得出∠FEC+∠CFE=∠FED=45°,即可得出答案;
(3)要使FC∥AB,则需∠FCE=∠A=30°,进而得出∠CFE的度数.
试题解析:(1)F、C两点间的距离逐渐变小;连接FC,∠FCE的度数逐渐变大;
(2)∠FCE与∠CFE度数之和为定值;
理由:∵∠D=90°,∠DFE=45°,
又∵∠D+∠DFE+∠FED=180°,
∴∠FED=45°,
∵∠FED是△FEC的外角,
∴∠FEC+∠CFE=∠FED=45°,
即∠FCE与∠CFE度数之和为定值;
(3)要使FC∥AB,则需∠FCE=∠A=30°,
又∵∠CFE+∠FCE=45°,
∴∠CFE=45°-30°=15°.

据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用硬纸片做了两个直角三角形,见图①、②..”主要考查你对  点、线、面、体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点、线、面、体

考点名称:点、线、面、体

  •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也简称
    包围着体的是,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夜晚流星划过天空时留下一道明亮的光线,节日的焰火画出的曲线组成优美的图案,这些都给我们以线的形象,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
    天上的星星、世界地图上的城市等都给我们以点的形象,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 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