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麦收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芒种三天见麦茬!现在芒种过去十来天了,麦收接近了尾声。现在人们过麦收,轻轻松松,联合收割机在地里轰鸣两天,村里大部分人家就都把麦子收到了家。而我家的两亩麦子,则更简单,联合收割机轰鸣后,直接从地里就拉到家里,入了粮仓, 晒都不晒。(我家每次都是村里最后一户收割,只为不晒麦子,直接入粮仓)相比现在的麦收,我们小时候的麦收虽辛苦,却更让人回味!     我们小时候过麦收,是家家户户的一件大事。头麦收前,村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为麦收做准备。自家院子大的,就开始在院里泼水,平整院子,然后开着拖拉机头,拖拉机后面拖着一个石辘轳,在院子里把潮湿松软的地面压平整坚硬。自家院子小的,就在自家附近找一块大且平整的地块,准备用来打麦扬场。     当布谷鸟在天空飞来飞去,嘴里“布谷、布谷”叫着的时候,地里一望无际的麦浪也由绿渐黄,新麦特有的清香散布在村里的每个角落。丰收的喜悦也在村里蔓延开来。其实于麦收地里的场景,我记忆里是没有的,因为那时候小,我没能如上面两个姐姐一样,麦收时节去地里割麦子,而我印象深刻的,更多的是麦子收割回家后,打麦扬场。     燥热的天气,麦子成熟了。在再早以前,人们磨镰霍霍,准备抢收麦子,因为在麦收季节,往往伴着雷阵雨天气。后来,稍微进步一点,有了一种专门收割麦子的机器,但是这种机器也只是免了割麦之苦,人们还是要在地里把机器推倒的麦子一捆捆捆扎好,然后用拖拉机拉回来,准备脱粒打场。对于这些记忆,是从大人嘴里听到的,因为那时候还小,没去过地里,印象深刻的,是把拉回家的麦子脱粒扬场,然后晒麦粒,记忆里往往伴着雷阵雨的天气,把摊开晾晒的麦子攒起来,盖上塑料布。     在我记忆里,只有一次我是参与了打场。那时候上六年级,打场是在晚上进行。村里好多人家都是这样,白天拉回家麦子,晚上院里拉起一根电线,接上一个百度灯泡,把院子照的亮如白昼。晚上较之白天凉爽,干活要痛快的多。那次除了弟弟外,全家齐上阵,我和二姐负责给机器前的爸爸递麦个子,爸爸把我们传递过去的麦个子入到机器里,大姐负责在机器一侧用刮板刮麦粒,而妈妈则把麦秸用木叉挑到南墙底下。一家人紧张有序——记得那晚,全家整整干了一夜,晨曦微露时,所有的麦子脱粒完毕!犹记得当时,二姐疲惫的躺在麦秸垛里睡着了。而妈妈则不顾一夜劳累,忙着准备早饭。     脱完粒的麦子是要晾晒的,那时候人们把麦粒用绳子一袋袋运上房顶,在房顶摊开薄薄的一层,若是天气好,麦子少的人家一天就可以把麦子晒干入仓。但是那时候,往往伴着雷阵雨天气,往往麦子没晾干,雷阵雨就来了。人们在雷阵雨前手忙脚乱攒麦子,雷阵雨后,再把麦子摊开晾晒就成了记忆里最深的一幕场景。     印象里麦收时节,我因为小,不去地里帮忙,但是每天午饭要做的。每天午饭,锅里总要煮几个阉鸡蛋的。这些鸡蛋,是妈妈在麦收前俩月,就买来鸡蛋,腌满满一坛子,为麦收做的最早的准备。     那时候,我们小学生是要放麦假的。麦假一般七天到十天。而我们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勤工俭学:到地里拾麦穗,开学后上交学校少则五斤,多则十斤麦子。对于这个,我往往很认真的完成:去地里提着篮子拾麦穗,然后回家在簸箕里把麦粒搓出来。这样,每次麦假开学,我都能带着自己拾的麦子去上学。而我的俩姐姐比我聪明的多,开学早上,从自家麦子堆上,装上几斤麦子就去学校了。     麦收后,很多人家的房后面,就堆上了高高的麦秸垛。这也成了小孩子的乐园。我们小伙伴们爬上房,然后从房顶上跳到高高的麦秸垛上,惊险刺激,伴随着尖叫声,乐此不疲。 现在想来:儿时的我们比现在的孩子们玩蹦蹦床要幸福的多!     社会在进步,机器在更新。现在的麦收因为有了联合收割机,人们省时省力。现在的麦收再也没有以前的紧张忙碌! 我想;现在的孩子们将来再也没有关于麦收的记忆了!也不会有我们儿时那份自然的快乐了!
上一篇:妈妈的香椿芽     下一篇:悲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