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一直离我很近

首页 > 美文 > 情感美文/2019-0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多子多福

公公婆婆的这次生日,聚齐了五兄弟姐妹以及各自的伴侣,原本冷清、狭窄、破旧的乡下老房子,一下子热闹起来。在青冈木熊熊燃烧的大火盆四周,公公婆婆坐在他们五个孩子的中间,我们五个被冠以这家女婿或者媳妇称谓的也都紧紧挨坐着,这种亲密无间形成了一个不很规则但紧紧相连的圆,简直连寒冬里的冷风也不能有丝毫插足,圆中心的火苗热情地跳跃着,给一张张表情不一的脸庞添上喜悦的红色。

在一阵家长里短的寒暄之后,兄弟姐妹中年纪最长的大哥发话了:“这些年各忙各的,让我们这些相隔两三百公里的兄弟姊妹也难得聚齐,一转眼爸爸已经六十五岁,老妈也六十二岁了,这次来给爸妈祝寿,想跟各位兄弟姊妹商量下,看怎么样把爸妈安置得更好,让他们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大哥现任尼拓乡副乡长,是兄弟姐妹中唯一的公务员,国家干部,在我们家说话很有威望,也是几兄妹中最有资产的,在双江城里修了一幢五层的楼房,每层楼有一百二十平米。

听到这话,我看到公公婆婆脸上露出一脸幸福,信赖的眼光紧紧聚焦着大哥,公公刚半张着嘴唇。

我正想听听公公说些什么,坐在我旁边的姐夫忽然大声说:“是啊,两位老人都六十多岁了,还孤零零地在乡下,子女早应该把两老接到身边好好孝敬了,你们知道我老爸,就一直跟我们住的。”在五兄妹中姐姐排行老二,但她是女辈中最长的,我们就习惯她叫姐姐,自然二姐夫也省略那个二字了。姐夫是独生子,他妈过世多年,他爸成年累月地挑着个大担子走街串户卖糖人,姐姐他们结婚7年女儿上小学后就跟老人分家单过了。老人跟我公公年纪差不多,却一直没间断过卖糖人,去年九月孙女考上上海交大,老人还给五万块,说是让其作学费和零用啥的。姐夫家本是双江城郊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城市包围农村后,房子也处于城里靠中位置,旧式的小二楼,约500平米,一楼里面的两间老人住,外面四间店面出租,姐姐他们住二楼的一部分,其它空余房间也一直出租,听说他们那段旧楼已纳入改造计划,看来他们离拆迁致富的神话也不远了,可老人还一直那么辛苦着。

姐夫的话音刚落,三姐就接过话茬:“是啊,爸妈年纪大了,难免有个三病两痛啥的,有子女在身边也方便些。早就该这样考虑了。”五兄弟姐妹中,只有三姐家在一个小镇上,小镇上的三姐家有两套住房,每套120平米。三姐常说,自己养的是个儿子,必须得为他置备一套房作结婚用,现在的子女负担重,父母应该少给和不给孩子添麻烦。每次听见三姐这样讲,我都一直坚信,三姐他们只要能吃能动,肯定不会找儿子丁点麻烦。也给老公灌水,希望他能简省些,我们也努力给儿子提前准备婚房,可他总说养大儿子就很不错了,有没有房是儿子自己的事。我实在接不上招,就用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的典故来回应他。

如今,三姐一反常态,提出要子女跟老人住一起的话题,是因为要好好照顾老人,要以孝为先。这让我很受感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暗自下决心以后要抽空跟这些兄弟姐妹多联系,让这种孝顺的美德对儿子起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功效。

老公心疼他爸妈我是最清楚的,无论多忙,每个月总会抽空带上我和孩子回老家,给他们买上肉、蔬菜、酒之类的日用品,当然还有零用钱。每个节日,兄弟姐妹回来吃的东西几乎都是我们带回家的,就像这次生日,自然是不必说我们带了多少大包小袋回老家的,每次老人头痛发热啥的,第一个赶回乡下老房子的必定是他。这时听了哥哥姐姐的话,他忙着连声附和:“就是,我们早该接爸妈进城里享福了。”

五弟见大家都说得很热心,也开口了:“爸妈把我们五兄妹养大辛苦了,是该好好孝顺他们了,只是我很惭愧,单位上事多,又是白手起家,按揭房子压力也大,连回来看他们的时间也少,每次回来,看见爸妈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我就特别满足。”

五弟说完,大家有了短暂的沉默。公公婆婆脸上笑开了花,一会看看这个儿子,一会儿看看那个女儿,虽没说什么,我想,他们肯定为有如此懂事的儿女而自豪吧,看来,多子多福这句中国老话真是千真万确啊!

 

上一篇:当伊中了爱的毒     下一篇:绿皮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