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安乐死?

首页 > 美文 > 感人日记/2019-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走出考场,没有丝毫预想的放松感,反而充满着迷茫与焦虑。独自抬头望着两条随风摆动的红布,上面大概写着预祝成功之类的话语,不禁嘴角向上一扬:要是每个人都成功,那谁去失败呢? 回校的路上,总能遇见三三两两和我一样的人,在互相交谈着,或垂头丧气,或趾高气昂,而我面无表情地看着他们,或许此时你也正注视着我。回校,我选择搭地下铁,虽然有BRT,既方便又省钱,但我不喜欢那股气味。   在地下铁里面,嘈杂的声音反而让周围显得更加的平静,不同于自修室的安静让喝一口水都令人觉得是在打扰别人。   “喂,同学,你们说话能小声点么?!”我斜对面的女生向她身后的人叫着,我听不出是请求还是呵斥,但我却被她的声音打断了。这是我刚到自修室没几天时看到的一幕,当时的我还在小心翼翼地适应、探索在这“生存”的“规矩”。在这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文化”,人们熟悉而陌生,若你没妨碍他人,没人会在意你的存在,当然,如果你是这的“亮点”就除外。   这的饮水机旁的一面墙是属于这里的“树洞”,寻物启示、安全警告、抱怨,到最后是寻找“拼友”等,五花八门。面对这一特殊的景象,每每打水都要驻足一看,也偶有人跟帖,更是意外收获。但自己从未在上面添上一笔,因为我没把这里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没把这一个过程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我得承认那段日子我的“生活”就是这、这一个过程。到了该走的时候,我把可以扔的、应该扔的都扔了,能带走的、必须带走的都带走了,真的没有留下一片云彩,自己抱着书架走到门口,一个女的拦住我:   —      —你这么快就走了么?   —      —对呀。   —      —那后天加油哟!   —      —你也是。   我记不住这个人是在哪里坐的,但我知道她也是在这个自修室复习的。这是我最后一次在这和一个“陌生人”说话,大概不会有下一次了吧。   坐地下铁回校,我习惯8号线转4号线,而不是5号线,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可能就是因为习惯了。   习惯,多数情况下让我变得更加僵化。每天宿舍、自修室和饭堂,有时去上一下课,一开始这种生活会让人觉得闷得慌,但逐渐,这种枯燥的生活会让自己麻木,懒得去改变,同一条路,同一个窗口,同一个人,每天面对同样几本书,同样那些人,同样的问题。“奴化教育”大概也就是这样开始的,不是不反抗,而是懒得去反抗。就这样一个过程,失去的、放弃的,不是玩和乐,而是培养了好久的思维方式,学习自己真正感兴趣知识的机会。   我也多次、反复的问自己,为何不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己到底是要什么?有段日子,我是回答不上来的,后来我发现我应该多想,通过这个过程我得到了什么,这样我就豁然开朗了。   我得承认,我不聪明,或者说我比和我一起奋斗的很多人都要笨,所以笨鸟得先飞,这个过程花了我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比许多人多得多。而且,到最后会发现,那些比我花的时间少的人也和我的水平差不多,顶多我比他们多思考了一下某个问题的“源”的问题,但这对于“应试教育”是多余的,甚至是不应该去碰的。就这样,九个月的时间让我发现了他们的学习方法不同于我的求“全”,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不求“全”也不求“精”,但求“对点”。因为他们明白这只是一次应试,而并非真正的能力测试。   九个月的始终如一,九个月的自学机会,让一个人更懂得如何让控制自己,尤其是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为自己找个借口,今天休息一下吧;不能因为早上起晚了,就让自己再睡一会吧,下午再去;不能因为今天有聚会而兴奋一天,而在幻想今晚的快乐……   “下一站,大学城北站”,这声音熟悉、清脆和悦耳。45分钟的车程,终于是到了,整节车厢的人都在骚动。   地下铁的空气混浊那是因为氧气不足,二氧化碳太浓,从地下铁出来,孤岛也难逃PM2.5的污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谁也不能独身世外,你,虽未乘搭这班地下铁,但我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不要因为你是开私家车的而看不起我们。   “Hey,I am back !”   这是我以前回宿舍推开门的第一句话,也是我今天回来的第一句话。       注:题目来自于《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作者关于考研的观点:考研,痛苦的安乐死。我把之加了一个问号。
上一篇:生日愿望     下一篇:闪闪的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