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幼儿园领导体制——组织制度的核心

首页 > 图书 > 图书内容/[!--newstime--]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幼儿园组织机构是幼儿园管理职能机构系统,幼儿园领导体制则是幼儿园管理有根本性的组织制度,其重要性就在于它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由谁决策、指挥的根本性制度,决定着幼儿园领导者如何产生,及其在幼儿园中地位权利和作用是怎样的。幼儿园领导体制对幼儿园管理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是幼儿园管理体制的核心,对办园方向和幼儿园工作具有直接的、全局性的影响。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中对学校等教育机构的领导体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根据这一精神,在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和1989年由国家教委颁布试行,1996年正式颁布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都明确规定“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

一、园长负责制的概念

园长负责制是一结构概念,反映幼儿园内领导关系结构方式,是个人负责与各方面制约关系的统一。园长负责制是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充分发挥行政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

现代管理理论表明,领导有三个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内容,即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学校领导体制的规定明确了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行政领导、党组织与群众组织的地位与权限:学校中党组织承担的是政治领导的责任,校长所承担的是行政与业务领导的责任,从而实现党政明确分工的新的领导体制。据此,《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对幼儿园的领导关系和领导结构也以法规的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

(一)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园长对幼儿园工作全面负责

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负责人,在幼儿园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幼儿园的法人代表。园长对外代表幼儿园,对内统一指挥和领导幼儿园工作,对上级承担幼儿园管理的全部责任。园长要服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直接隶属行政部门的领导,接受幼儿园党组织的监督,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努力办好幼儿园。

园长对幼儿园工作有最高行政权。即,园长有决策指挥权、用人全与奖惩权、用财权等。园长有权在国家统一规定的目标指导下,决定幼儿园的具体教育目标和规划幼儿园发展,统筹安排幼儿园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和总务行政工作;有权向上级提出“阻阁”建议,改变幼儿园机构组织和权限关系,有权聘用工作人员,并进行考核评级和奖励;有权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支配幼儿园财经费用,规划和使用幼儿园的财产设备;有权在符合国家要求的范围内制定规章制度。园长的决策权、人事权、财务管理权和奖惩权是同他所担负的职责相一致的。加强园长的职责和权限,有益于发挥行政管理系统的作用,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管理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保证对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业务领导,按教育规律办园办教育,确保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完成。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改变了以往依附型的管理方式。将幼儿园从“包办”到“放权”使幼儿园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园实体,从而增强了办园的自主性。实行园长负责制,赋予了园长更大的管理权限使园长能够把精力集中用在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上来。能够根据当地或本园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实施管理,启动了幼儿园内部的活力。

(二)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办好幼儿园的根本保证。党对幼儿园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上。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

一是发挥监督保证作用。党组织在办园方向上,在幼儿园发展规划以及干部和教职工任免等重大问题上参与决策,行使审核权;负责监督园长与行政部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

二是支持园长与行政部门行使职权和履行职责,协助行政领导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与园长一起共同保证幼儿园各项任务的完成;

三是教育激励群众,调动积极性,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教职工完成幼儿园任务;组织和领导教代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工作,发扬其组织、团结、教育群众的助手和纽带作用。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三)教工参与管理的民主监督机制

实行民主管理要有相应的组织形式,需建立园务委员会和教工大会。

1.设立园务委员会

园务委员会是园长决策的咨询审议机构。这是提高决策科学性、避免失误的重要组织措施。《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可以建立园务委员会。园务委员会由保教、医务、财会等人员的代表以及家长代表组成。园长定期召开园务会议(遇重大问题可临时召集),对全园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人员奖励、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规章制度的建立、修改、废除,以及其他涉及全园工作的重要问题进行审议。”

2.教职工大会制度

实行园长负责制并非意味着园长可以独断专行、为所欲为,而是有相应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加以制约,其组织形式就是教职工(代表)大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应建立教职工大会制度,或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监督。”新的领导体制,加强了教职工参与管理和实行民主监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让每一位教师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学校各项工作决策与管理,对于树立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产生巨大的集体凝聚力,完善幼儿园的工作目标都有很大的好处。这既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决定的,确保教职工在幼儿园的主人翁地位,改变以往当家不做主的状况;同时也是现代管理所要求的,全员参与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提高管理水平。

教职工大会可以建立定期会议制度,不设常设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听取园长的工作报告,审议办园方针、发展规划、教育改革方案、管理制度以及经费使用等有关幼儿园建设和改革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2)团结教育广大教职工,支持园长正确行使职权。

(3)关心教职工生活,决定有关教职工生活福利的重要事项。

(4)评议园长和其他幼儿园领导干部的工作和业绩。

可见,园长负责制是一个三位一体的概念,即园长对幼儿园工作全面负责,党的基层组织起保证监督作用和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领导体制。实行园长负责制就要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

幼儿园体制改革是为了进一步启动内部活力,增强自主权。它涉及用人、奖励、考评等幼儿园内部的一系列改革,从而建立起完整科学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制度。

二、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所需的外部条件

幼儿园领导体制的改革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应当明确,园长负责,是向国家负责,也是向教育对象、家长和幼儿园教职工负责,同时还要向上级领导部门负责。幼儿园管理体制改革涉及与上级领导部门的关系,改革要有相应的法规为依据。这些都是组织完善发展的外部条件。《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实行园长责任制。园长在设置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负责领导全园工作”。

(一)上级部门要做相应的改革

上级行政部门以往管理幼儿园的办法是统治得死,包办得多。要实行园长负责制,上级部门必须与幼儿园同步改革,从“包办”到“放权”,让园长对幼儿园工作能够全面负责,使幼儿园成为相对独立的办园实体,面向社会,自主办园。应明确主办部门与幼儿园的职责权限,研究办学权与管理权的关系。这对于幼儿园体制改革启动内部活力,提高管理效益,逐步实现自我调适自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上级幼教行政部门也要理顺体制,简政放权,改变以往“婆婆多”,幼儿园处于穷于应付的状况,使园长能够把精力用在幼儿园建设和发展上来。当然放权不等于放任,必须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

(二)建立与完善法规制度

实行园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幼儿园体制改革,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为依据。否则,上级部门和园长都可能在管理和领导上产生各自的主观随意性。法规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园长行使办园自主权能有保障,与此同时,确保幼儿园工作处于一定的制约监控之下。上级主管部门和幼教行政部门应对园长的任职条件、其职责权限范围、工作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制订对园长工作及其履行职责情况的奖励与处罚的具体规则。制度法规的建立要从实际出发,在调研和试行取得经验基础上制订,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

(三)园长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

管理以人为本,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谁就有赢得机会的可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靠的是良好的用人机制和育人环境,靠的是各级领导始终用正确的理念和原则做好对人的管理。随着园长负责制的实行,园长办园自主权的扩大,对园长的素质条件,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制度与人员存在着辩证的关系,新的园领导体制建立后,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往往取决于领导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因此,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国家教委1996年颁布的《全国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职责和岗位要求》和《关于开展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工作的意见》的要求,选拔和培训好园长。